73.獄中給傅作義先生的信(節錄)
近日由同監牢犯傳出得之於來看望彼等的友人說:日軍已攻下山海關,
進犯熱河甚急,先生將率三十五軍東上禦敵。這個消息,可以推見日本帝
國主義既占我東三省後,仍積極向我進攻。我在很早就主張中國對日本帝
國主義的侵略應實行堅決的抵抗。我認為中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
抗日戰爭是民族革命戰爭,所以我熱烈地擁護這個民族革命的抗日戰爭,
並竭盡所能去為這個戰爭效死。茲將我對於這個戰爭應取的策略詳細寫出,
以供先生的參考,並向先生有以下要求:立在現實中國民族堅決反對日本
帝國主義之侵略壓迫的民族革命戰爭立場上,我希望先生能設法給我以實
際參加這個戰爭的機會,讓我的血灑在這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中。或參加
軍隊赴前線作戰,或赴東三省、熱河組織義勇軍與其他各種抗日工作。我
不是貪生怕死言不顧行的人。我之參加民族革命的抗日戰爭機會,或許不
會是完全沒有一點用處。我懇切地盼望先生立在中華民族革命戰爭的利益
上,詳細考慮我對日抗戰工作的意見和個人的要求,我等候先生英明的回
答。
【寫作背景】
1931年日軍大舉進攻中國,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軍侵占山海
關,進攻熱河,華北危在旦夕。王若飛在獄中聽到這個消息,給當時任綏
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寫了上麵的信。他身陷敵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時刻
關心祖國和人民的生死安危。信中詳細提出了對日作戰的策略,並希望傅
作義設法給自己以實際參加抗日戰爭的機會。“讓我的血灑在這偉大的民族
革命戰爭中”、“我不是貪生怕死,言不顧行的人”。體現了王若飛在政治上
對這場民族戰爭的遠見卓識和挽救民族危難的博大胸懷。
王若飛簡介
王若飛(1896—1946),原名蔭生,又名大倫,號
繼仁,字若飛。貴州省安順縣人。1915年積極參加
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的活動。同年秋天隨舅父黃齊
生東渡日本考察教育。1918年考取留日自費生。受
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回到上海參加反帝愛
國運動。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同
趙世炎、周恩來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被
選為執行委員,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旅歐
支部領導人之一。1923年1月,赴莫斯科東方大學
學習。1925年回國,任中共豫陝區委書記、中共江
蘇省委書記。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領導
人之一。1928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1年回國,在內蒙古歸綏(今
呼和浩特市)、包頭、五原等地從事革命工作。同年10月因叛徒出賣,被
國民黨逮捕,關押在綏遠監獄,後轉入太原監獄。在獄中正氣凜然,堅貞
不屈。抗戰前夕,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到達延安。曆任陝甘寧邊區黨委宣
傳部長、八路軍總部聯絡部長、中央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八路軍
副參謀長、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央黨務研究室主任等職。1945年在中共七
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45年8月,作為中共代表之一,赴重慶同國民黨
進行談判。1946年1月參加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由於國民黨推翻
政協決議,4月8日王若飛等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在山西興縣黑
茶山失事遇難,時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