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
平常這裏是趙禎和宰執、兩製以上的重臣議事之處;但今日僅有幾位宰執在列。
上首坐著的便是大宋官家。
“陛下,如今天下承平不久,梁適卻不遵詔令,妄開邊釁,這是置天下於不顧啊!”樞密副使程戡率先挑起話頭:“且京西、荊湖、河東、江淮諸路多有水患,此時窮兵黷武,乃亡國之兆啊!”
程戡是在狄青去位後以參知政事進拜樞密副使,加戶部侍郎。
和吳充相同,程戡共有三子十婿,其中四女婿是文彥博長子文恭祖,所以二人同屬姻親。
親家二人皆在東府為相自然會被士子百官嚼舌根,為了避嫌,程戡自請調離東府,官家看在文彥博的麵子上,就抬了半級給授樞密副使。
跟韓琦不同,程戡是有三分軍事眼見的,早年曆任西北各州府,雖無顯著功績,但勝在穩妥!
任期內沒有發生大的戰事,也沒失地吃敗仗;也因為這個原因,倒也被人尊譽:熟習邊事。
有光環的加成,此時說出前麵那番話,分量就不一樣了。
遠比一般人要重得多!
趙禎歎了口氣,溫聲安撫:“程卿,何至於此?”
殿內一共站了七人,除程戡外,還有新進參知政事王堯臣、和新進樞密副使韓琦、田況;以及樞密使王德用、昭文相文彥博、集賢相富弼。
韓琦因為當初擔任陝西安撫副使期間有過好水川之戰這場大敗績,所以此時沒有貿然開口。
王德用則是年紀太大,沒打算要爭權攬功,就這麼混一兩年,家族子侄也有該有的蔭補,到時去位後,四時八節自會有宰執的體麵。
因此默不作聲當個泥塑偶。
而富弼和王堯臣兩人抱著的心態和王德用差不多,這件事情上牽扯過多,不願做惡人。
唯一能有資格在西北邊事上說話的隻有田況!
‘臨大事能斷者,莫如田況。’這是當年趙禎谘詢葉清臣朝中諸臣子情況時,後者給對方的評價。
不可謂不高!
“田卿?你怎麼看?”趙禎將視線放在對方身上。
被點到名字的田況上前一步,抬手微微作揖:“回陛下,老臣......老臣不知。”
堂中除了程戡跟文彥博有姻親外,還有他跟富弼。
其妻富氏,是富弼正兒八經的妹妹。
官家親封的永嘉郡夫人。
之所以這麼回答,是因為踏出那步時,眼角看到大舅子暗中搖頭。
富弼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田況跟程戡就像倆極端,前者沒有子嗣,隻有一個女兒;所以於官場任事都是大開大合毫無顧忌。
更不會如同王德用那般為家族子侄著想。
因此得了個‘臨大事能斷者’的評價。
但現在這情況明顯就能看出是文彥博在向梁適發難,同時也在逼迫官家做出取舍。
官家那聲:‘何至於此’是向他們這些老臣發出的求援信號。
可惜,如今朝中上下皆是文彥博門人,誰又能掙脫?
趙禎心中暗歎:就因為沒有應允範景仁所奏?你們就要如此逼朕?
“程卿,鞏州還未傳來壞消息,是否......”
話還沒說完,程戡再次嗆聲:“兩京六路皆受災嚴重,如何撐得起大戰?”
“這......梁適並未另討錢糧,乃是西北路中籌集。”趙禎不欲爭辯,因為他知道,爭到最後得勝的也不是自己。
程戡正準備繼續輸出火力時,文彥博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