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鋼雖然沒有但煉製並不難,鋼液裏加入適量的石英砂就是,以前需要考慮什麼氧化啊之類的,但能操控靈氣外放的靈力之後,操控空氣也就簡單了起來,唯一就是沒有標定的溫度,隻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慢慢感知。
所幸現在廿秋的感知能力強,對溫度的敏感比一般修者強過太多,不過為了節約時間,盡快掌握溫度感應技巧,廿秋還是抽出時間先用石英砂、高嶺土、石灰石先煉出了玻璃,然後再做出溫度計,這些放以前沒幾個月的時間搞不出來,但現在隻用了半天,一隻水銀溫度計就做成了,然後根據水銀溫度計的刻度對應,做出彈簧溫度計。
水銀溫度計最高隻能測量到一百多度,用作日常生活測量溫度可以,但要想用在冶金上測量幾百上千甚至幾千的高溫。就隻能靠其他溫度計,電阻式溫度計就別想了,現在連電都沒有,氣體溫度計對氣體的純度要求也很高,還需要高溫膜片,暫時沒戲,目前唯一比較好做的反而是結構最複雜的彈簧溫度計,彈簧是用雙金屬片卷起來的簧絲,靠不同金屬的熱脹冷縮率不同達到測溫效果。
雙金屬彈簧就沒有那麼高的純度要求,但比鋼熔點高的常用金屬不多,也就那麼幾種,在自然界中都很少有天然形成的金屬塊出現,這就沒招了,萬金油又不是全能,隻是各科都懂點皮毛而已,廿秋能記得住大概的冶煉原理就已經不錯,要他一種金屬一種金屬的去冶煉出來,還是得交給專業人士去做,目前沒材料就先用鋼和銅做出一千度以下的中溫彈簧溫度計。一千度以上的高溫溫度計隻能以後看能不能碰到合適的材料。
煉丹和煉器也講究火種,有的火種溫度非常高,普通火種大概也隻能將鋼煉化,不過以廿秋現在的水平,火種是別想了,都是傳說中的東西,就連沐莊主都沒碰到過一次,據說元丹山莊和金境門都有好火種,從不示人。
那又有啥?沒火種就從燃料和氧氣供應量來著手就是,沒修道的地球人連三千多熔點的鎢都能煉,所以溫度對於掌握燃燒原理的理科生並不難。
很多東西從原理上看並不複雜,但每每開始做一樣其中的小配件的時候,就發現,這個缺,那個也缺,好在有周堃和李長老兩人在,這倆雖然是半吊子的煉器水平,煉法寶他們不行,但如果隻是要廿秋要求的形狀卻也容易,什麼熱處理之類的廿秋也不管了,當年第一台蒸汽機出來的時候,材料比廿秋現在用的還爛呢,材料差導致的後果無非就是效率低點,壽命低點罷了,能用就行。
出乎廿秋的意外,他找材料的時候竟然在這次譚香頭采買的物資裏看到了疑似鎢的深灰色金屬,隻不過不叫鎢,而叫烏金,倒是和地球上鎢最初的名字不謀而合,是煉製高級法寶的主要材料,想想也是,作為硬度最高的金屬,法寶材料不用它用什麼。
熔點三千多度的鎢倒是滿足高溫溫度計的要求,但鎢太脆,需要整出合金來才能用,高級材料的合金煉製方法在李長老給的玉玦裏沒有,這些都是煉器宗派的不傳之秘,估計搞不來,廿秋幹脆畫了張圖紙,讓李軍揣著跟著許久去找金境門,希望能金境門能煉出他要的雙金屬簧絲。
既然有鎢,燈泡當然要提上日程,鎢絲廿秋現階段沒這個能力煉,李長老會。氮氣的提純難度高,可如果是去除空氣中的氧氣辦法多的是,密封容器內丟一塊燃燒的木炭進去,木炭熄滅後剩下的氣體就是氮氣和二氧化碳及少量的一氧化碳,用這樣的混合氣體也能填充燈泡。
中溫溫度計有了,通過練習廿秋基本上掌握一千度以下溫度的探查能力,沒有高溫溫度計,廿秋幹脆就用靈力感知中溫溫度的變化幅度,然後再在高溫段一段一段的感知,精度達不到一度這麼低,至少十度是達到了,而一般的熱處理及冶金,對溫度的精度要求也沒那麼高,所以,還是夠用就行。
而另一邊,周堃和李長老也煉出了廿秋所要的定子和轉子以及外殼,老莫和林阿一直因幫不上忙而難受,就讓他們組裝。
碧落穀中的那條小河流上原本就有個人工蓄水湖,正好安裝發電機。電壓能有多少?電流有多少?這些都不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隻要電壓穩定就行,要電壓穩定就隻需要保證水的落差及流速固定便能做到,因此當對原本攔在小河流上的壩進行簡單改造之後,發電機就安裝了上去,同時電線電燈也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