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入四行(1 / 2)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麵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麵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淞滬會戰簡介

1937年10月26日,已經在上海地區跟日軍血戰了兩個月的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第一營營長陸軍少校楊瑞符接到調動命令,從閘北前往八十八師指揮部四行倉庫堅守七天碼,以掩護全軍撤退。並特派五二四團副團長中校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以指揮作戰。

夜,秋雨綿綿,四行倉庫內燈火通明。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與鹽業銀行)於1931年建成的聯合倉庫。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建造得十分堅固。

因此,它也被當做了淞滬會戰最後的顏麵所在之地。

“報告團長!有愛國人士前來助戰。看樣子,是個好手!”一營長楊瑞符對站在四樓走廊上沉思的團長謝晉元報告到。

“嗯?這麼確定?你怎知他是不是奸細?你敢保證嗎!”回過神來的謝晉元對楊瑞符反問道,並且越說越嚴厲。

“我還沒見過帶著帶著日軍指揮軍刀來當奸細的呢。要不,咱把人攆回去?”滿臉揶揄之色的楊瑞符帶著天津人那股特有的勁頭對著謝晉元反問道。

“節卿啊,你就看我的笑話吧!還不快把人請進來!”謝晉元滿臉尷尬的看著偷笑不已的楊瑞符回道。

“是,團長!”楊瑞符說完之後就匆匆下樓接人去了。

此時,在倉庫外站了有一會兒的馬超,一麵看著正在修築工事的士兵們,一麵正在回憶著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始末。

作為新時代的軍人,他對這段曆史並不熟悉,但也不陌生。回想起在部隊生活的十餘年裏,他對這些抗戰的大小戰役都有學習過,並推演過。

“這次,就讓我來親自稱稱些小鬼子的斤兩。”馬超有底氣說出這句話,在穿越之前,他是全國甲類集團軍最年輕的參謀長,自身還有在特種部隊服役的經曆。所以,就在這個時間裏。比他強悍的軍人也許有,但絕對不會出現在亞洲的戰場上。

“更何況,外掛還在呢,掛逼的彪悍不解釋。哼哼。”看著積分商城上那個灰色的快遞選項,馬超的嘴角出現了一絲微笑。

“兄弟,別再外麵呆著淋雨了,快進來吧!”奉命接人的楊瑞符一邊說著,一邊做著手勢引領著馬超向倉庫內走去。

站在四樓的謝晉元透過窗戶看著楊瑞符拉著一個身穿黑色雨衣的年輕漢子,從一樓的大門進來,便扭身回到了屋內。

畢竟,在公眾場合,有些話題還是不方便說的。

一樓,靠在牆角抽煙的朱勝忠,默默注視著被楊瑞符引領進來的馬超,眯著眼在觀察著。在目送進入謝晉元的辦公室後,輕哼一下,嘴角微微上揚,不屑之意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