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版畫
中國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
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
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
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現存我國最早的
版畫,是舉世聞名的“成通”本《金剛般諾波羅
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於公元868年。
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版刻
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呈現
出欣欣向榮的局麵。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
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這一
時期也是版畫各個藝術流派的興盛期。以福
建建陽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於民間工
匠,鐫刻質樸。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
以戲曲小說為主,或粗獷豪放,或工雅秀麗,
風采迥異。以杭州為中心的武陵派,題材開
闊,刻製精美。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
中國文化史上更具有源遠流長的影響和舉足
輕重的地位。
西洋畫
指區別於中國傳統繪畫體係的西方繪
畫,簡稱西畫。包括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
畫、鉛筆畫、鉛筆畫等許多畫種。傳統的西洋
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象的
體積、質感和空間感,並要求表現物體在一定
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
油畫
西洋畫的主要畫種。起源於歐洲,大約
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以油劑(亞麻仁油、
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
或木板上進行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幹後不變
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肮髒,畫家可以畫
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
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
使繪畫產生立體感。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
詩般的巨作,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
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
作品。絕大部分壁畫作品也是用油畫顏料和
創作方式製作的。19世紀後期,由於科技發
展,許多新材料應用於油畫領域,如丙烯顏
料、油漆等。
水彩畫
西洋畫的一種、以水調和顏料所作之畫。
顏料係用膠水調製,可溶於水,利用顏料的這
一特性,水的滲溶效果及紙的底色,易產生透
明感及輕快、濕潤的藝術效果。有幹、濕、粗
筆、細筆等不同畫法。始於15世紀,18世紀
在英國有很大發展,19世紀初,英國成立水彩
畫家協會,出現專門的水彩畫展。在西歐其
他各國,亦有所發展。近代,我國留學海外習
畫者將此畫種帶回國內。由於我國有悠久的
水墨畫傳統,技法相似,故較易為中國畫家所
接受,並將中國畫用筆的特點和意境的處理
融會貫通,使之具有中國民族風格。
水粉畫
西洋畫的一種,指用水粉筆、水彩筆、油
畫筆、國畫筆等畫的美術作品。用水調和粉
質顏料描繪出來的圖畫。水粉顏色一般不透
明,有較強的覆蓋能力,可進行深細致的刻
畫。運用得當,能兼具油畫的渾厚和水彩畫
的明快這二者的藝術效果。基本繪畫技法有
幹畫和濕畫兩種。由於水粉畫吸收了水彩畫
的一些技巧,顯得生動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西方繪畫流派
拜占庭藝術
從4世紀到15世紀以君士坦丁堡(即古
希臘城市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即東
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
其思想內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揚基督教神學,
為鞏固貴族階級的統治服務。其風格特點是
羅馬晚期的藝術形式和以小亞細亞、敘利亞、
埃及為中心的東方藝術形式相結合,有濃厚
的東方色彩。如聖索菲亞教堂的中央圓頂形
的結構及其內部金碧輝煌的裝飾,反映了政
教合一的精神統治的權威。在基督教神像學
體係的建立和利用、改造舊形式為基督教宣
傳服務等方麵,在教堂建築、聖像畫、鑲嵌畫、
壁畫、細密畫及工藝美術的風格創造上,都有
較大的成果。由於教會的束縛。後期風格傾
向於公式化、概念化。它對中世紀歐洲各國,
尤其是東正教國家的藝術有巨大影響。1453
年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藝術
的曆史已千終結,但其形式仍為東正教會所
利用。
哥特式藝術
12至16世紀初期歐洲出現的一種以新
型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
術。這種建築風格,一反羅馬式厚重陰暗的
半圓形拱門的教堂式樣,而廣泛地運用線條
輕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輕盈通透
的飛扶壁、修長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
鑲嵌花窗,造成一種向上升華、天國神秘的幻
覺。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時代觀念和中世紀
城市發展的物質文化麵貌。代表作品有法國
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教堂、英國的林肯
教堂、意大利的米蘭教堂等。
威尼斯畫派
16世紀以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尼和提香為
代表的繪畫形式,他們吸收了文藝複興鼎盛
時期畫家的精華,但大膽在色彩上創新,使畫
作更為生動明快,同時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
更大。大多借宗教神話題材,描繪統治階級
的豪華生活。喬爾喬尼的著名作品有《入睡
的維納斯》、《暴風雨》等,提香的著名作品有
大型壁畫《聖母升天》、《歐羅巴被劫》、《達娜
厄》等。威尼斯畫派對其後的巴洛克藝術時
期畫家有很大的影響。
洛可可油畫
洛可可(Rococo)時期起源於18世紀的法
國,一開始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
而興起的。洛可可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演
變而來,原意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
的室內裝飾物。洛可可時期在油畫領域不再
表現神、聖人和騎士,而轉而表現宮廷的朝
臣、貴族等,顏色細致、淡雅,人物纖細。主要
代表畫家是華托和布歇,華托的《發舟西苔
島》畫麵迷離,人物雍容華貴;布歇的油畫宛
若通過鑰匙孔偷窺室內,一幅世俗的貴族氣
息。
佛羅倫薩畫派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在經濟和文化中心
佛羅倫薩形成的一個重要畫派。該派以資產
階級上升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用科
學方法探索人體的造型規律,吸取古代希臘、
羅馬的雕刻手法應用在繪畫上,把中世紀的
平麵裝飾風格改變為用集中透視,有明暗效
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在以宗教神話為
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像畫成世俗化的合
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
造了人物畫新風格。除了油畫外,當時多創
作大幅溫壁畫,主要為宮廷、教會和資產階級
上層服務,從而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繪畫的麵
貌。初期代表畫家有喬托、馬薩丘、烏且羅
等,盛期以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畫家
為代表。15至16世紀30年代最繁榮;16世
紀末,由於佛羅倫薩政治上失去獨立,經濟衰
落,以及畫家信盲目崇拜前輩的結果,逐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