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的科學飼養 5.坑塘飼養金魚的方法
坑塘養魚是一種常見的養魚方法,其經濟適用,同時屬於天然場地養殖,使養出的魚具有天然本色,經濟效益可觀。一般大型生產單位樂於采用,是以多取勝的養殖方法,但隻適合於飼養一般品種的金魚,如草金魚、龍睛、望天、帽子等。這些金魚,由於是一般品種,又由於從小就在坑塘生長發育,因水體較大,遊動亦較快而自有“野性”,其體型也有向長發展之趨勢,這都大大降低了金魚的質量,其觀賞性也隨之降低,因而應盡早盡小捕捉,然後喂養在容器中待售,以提高其觀賞價值。但所產的各個品種金魚均不宜留作親魚。
飼養前的準備工作
由於坑塘是天然水場,放養魚苗前必須先進行一次全麵的清潔整理,以及消毒殺菌處理,因為如果是沒有養過魚的荒塘,可能到處生長了葦子一類的挺水植物,這些都需要連根拔掉;也可能是水草叢生,殘枝腐葉沉積很多,不清理是不能用的。而養過金魚的坑塘,餌料殘渣和魚的糞便等雜物大量沉積於坑底,形成一層淤泥和腐殖質,容易產生對金魚有害的硫化氫等氣體;也可能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不加以清潔整理對金魚的生長有害。清潔整理的方法是,在養魚前1個月左右,將坑塘水排幹,挖去淤泥,然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在放養魚苗前1周時,需在坑內施基肥1次,肥料可用發酵過的人、畜糞肥,如有條件也可使用大草堆肥,施肥量可按每畝水麵約500千克糞肥的比例。肥效發揮作用後,浮遊生物便會大量繁殖,正好可供放養的幼魚食用,亦可用化肥代替。
當然,也可在放苗前1天放小型魚1盆於坑塘內,以備幼魚食用,效果更佳。
選擇放養金魚的品種及方法
與魚池相比,坑塘麵積大得多,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也較大,飼養管理較粗放。放養的金魚品種應以體質健壯、生命力較強的草金魚、龍睛魚、帽子魚、望天和虎頭等為主。放養時既可2~3個品種混養於1塘,也可采用1個品種單養。
1個塘單養1個品種,金魚的生長速度比較接近,不會發生因魚大小不同而爭食的情況或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坑塘數量有限,也可以多品種混養,但要注意將規格一致的或遊速相近的品種養在一起,如規格難於一致而又必須混養,則可將遊速快的小魚和遊速慢的大規格魚混養在一起,反之,則絕對不行。
放養魚苗的方法
坑塘放養的魚苗場是親魚在魚盆、魚池中產卵孵化出來的仔魚,待其體長達2厘米左右時,將體形端正、精力旺盛無病態的仔魚挑選出來,放入坑塘進行飼養。放養多在6月上旬前後,即魚苗孵出後30~45天。其放養密度是,按體長1.5~2.0厘米的魚苗,每分水麵以放養1.5萬~2.0萬尾為宜,密度小於這一指標,金魚則有魚體延長、遊態野性等不利趨勢;密度大於這一指標,則有生長速度慢、易發生“浮頭”的現象,管理較困難。
放養後經1個月左右,魚體長達5厘米時,應捕撈一次,進行挑選,優勝劣汰。此時,小魚的品種特征,如龍睛和望天的眼睛,高頭、虎頭的肉瘤,魚鰭的大小和形狀以及魚體顏色的出現等,已能體現出金魚品種的優劣,挑出來的好魚可放回原坑繼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