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說書人(1 / 2)

“這孟康一聽,不禁勃然大怒:‘工價本已不足,材料都不齊備,七天工夫,怎生造得船好。’提調官心中火起,舉起鞭子指著孟康:‘你這大膽的刁滑之徒,少在此巧言狡辯。若是誤了期限,耽誤官家運送花石綱的大事,小心你的腦袋。’”

“孟康道:‘官家要修園子,老百姓便不要活嗎?官府給的工價吃飯都不夠,又被你們這班貪官汙吏克扣了一半……’話音未落,提調官一鞭抽在孟康身上,破口大罵:‘好大膽!這不是反了嗎!小小刁民,竟敢議論官家的不是,老爺把你拿去縣衙,治你個大逆之罪!’”

“孟康左手抓住鞭子:‘橫豎官府是不讓我們活,要死也死個痛快!’右手抄起一把利斧,當頭一擊,把個提調官的天靈蓋劈了個粉碎。眾船匠見殺了提調官,發一聲喊,有跑了的,也有抄起錘子、鋸子打殺眾差役的……”

說書人講得逸興遄飛,聽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不過這聽眾實在少了點,隻有兩個老漢,四個孩子。沒辦法,青壯年、半大孩子、半老頭子全都下地幹活去了,誰有閑心聽書。說書先生講完這一段,端起粗瓷破碗喝了口水:“今天就到這兒了,我得劈柴去了。”

別人說書是先生,王瑾說書是閑的,這家夥幾乎什麼農活都不會幹,隻能做點挑水劈柴的粗笨活計。再說他也沒有土地可耕,來李家站一年多了,他就靠著到處打零工過活。順便教村裏的蒙童識幾個字,說說評書,這都是沒有報酬的,隻是鄰裏間的互助而已。他一個單身男人,日子過得極糙,村裏的老太太們也幫他漿洗縫補一下衣服,偶爾送他點吃的。

不知不覺,離開家鄉已經十年了,十年前,也是這樣的三月時節,努爾哈赤率領的金軍攻陷了沈陽。那時的王瑾十六歲,是沈陽城中一個裱畫匠的兒子,因此也識字,讀過些書。

破城的混亂中,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逃出來的,父母都不見蹤影,再回沈陽已不可能,他跟隨著難民隊伍一路向西,來到了遼西,投到西平堡副將羅一貫麾下做了一名小卒。

然而還不到一年時間,金軍再次大舉殺來,羅一貫戰死。不久之後,廣寧淪陷,金軍連下四十餘城,遼西大地遍野焦土,屍骸山積。

王瑾在亂軍之中逃得性命,跟隨撤退的敗兵一路來到了山海關,繼續在明軍中混飯吃,在袁崇煥麾下先後參加過天啟六年的寧遠之戰、天啟七年的寧錦之戰,也算是有點資格的老兵了。

崇禎元年,他所在的部隊被調到了薊鎮,由於接連三個月沒有發餉,饑餓難忍的士兵們發動了兵變。王瑾一時氣憤,當了出頭鳥,後來朝廷鎮壓兵變,他在薊鎮待不下去了,離營潛逃,又投到了山西總兵張鴻功麾下。

可沒過多久,崇禎二年,金軍入關劫掠,威脅京師,山西巡撫耿如杞率領張鴻功等人進京勤王,王瑾也在其列。

山西兵第一天駐紮在通州,第二天駐紮在昌平,第三天又被調到良鄉,可是按照規定,軍隊到達駐地的第二天才由駐地負責供給糧食,於是山西兵接連三天沒有領到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