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一(1 / 1)

後記 一

這是我的第二部隨筆集。

本書分四部分:一、書評集萃,收入了我近五年的部分書評,主要是文史方麵的;二、書人書事,寫的是與書有關的同事、朋友、自己。作為編輯,這應該是自己的主業;三、書生意氣,現在這個世道,聰明人越來越多,書生越來越少。既然是“書聲!書聲!”叢書,總要有意氣風發,發言出聲的時候,否則,枉為書生,盡管書生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貶義詞和不識時務的同義詞;四、書外閑話,談的是書生的日常衣食住行。

我國年出書十多萬種,其中許多是可有可無的。編輯最大的悲哀,是在不斷地把有用的樹,變成無用的書。希望本書能對世道人心有些微幫助,哪怕作用類似於竹頭木屑、牛溲馬勃。

讀別人的書,對長長的鳴謝名單總是沒興趣,或者說有反感,以為俗不可耐。輪到自己寫後記了,卻發現源自內心的感謝是不能省略的,否則,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人?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王春瑜先生。1997年我組織“說文談史叢書”,與王先生相識。王先生不僅很快提供了稿件(這就是1998年出版的《漂泊古今天地間》),還介紹了自己的朋友、中國台灣著名學者蘇同炳(莊練)。我先後責編了蘇先生的四部書《長河拾貝》《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中國古代名女人》《中國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王先生還為我策劃了好幾套叢書,並且促成了我第一部隨筆集《徘徊在門外的感覺》的出版。就連這部《書緣與人緣》的書名,都是王先生替我取的。

感謝《文學自由談》主編任芙康、副主編黃桂元兩位先生。作為兄長似的老師,不但為我改稿件內容,還替我改篇名,對我幫助、促進極大,使我那些幼稚的短文,能夠經常接受讀者的批評,這對於重樹我的自信心,有非常大的作用。

感謝伍立楊、雷電、徐冰、黨明放、劉運峰、羅文華等朋友的鼓勵。朋友,是永遠的財富。

感謝北方文藝出版社宋玉成社長的大力支持和李玉鵬主任的辛勤勞作。是你們提供了拙作出版的機會,也使這些短文能與廣大讀者見麵。作為同行,你們的辛苦我感同身受。多謝多謝!

最後感謝我的妻子。二十多年來陪著我受苦受累受罪,卻很少有怨言,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條。天津市人均居住麵積是25平米,我雖然有35年的工齡,卻生活在平均值之下,真正是愧對長輩和妻子女兒,不能不承認這是一種極大的失敗。偶爾想起,不禁悲從中來。

什麼也不用再說了。

20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