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妙手回春(1 / 2)

魯迅先生曾說過,“雖然很多話我沒說過,但‘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這句真是我說的。”

原句出自《呐喊》自序,“凡是愚昧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救得了肉體,卻救不了腐敗醜惡的內心。魯迅起初學醫是為了救中國人的性命,但卻發現救不了早已腐潰的靈魂,所以棄醫從文,試圖從文章上“攻心”中國人。

可這絕不是說學醫無用。

救心和救命,是相輔相成,必不可少的。

強健的軀體更要有先進的思想和鋼鐵的意誌來引領指揮,而沒有身軀作為載體,那些思想和靈魂也就無從寄托。

魯迅先生隻是基於當時的情形,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已。

而無論是救心還是救命,都是要一定做的。

這幾日和張仲景相處下來,顧盼是真的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無論談吐還是舉止,亦或是那顆纖塵不染的仁心。

這樣的人,確實不適合做官,他永遠無法八麵玲瓏,隻能夠一心一意。

如果魅力數值可以像戰鬥力一樣具現,那張仲景的魅力應該至少在90以上吧。

“……這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華夏上下五千年,醫者無數,能以“醫聖”一名冠之的,僅此一人而已。

顧盼已經打定主意,把這個時代的頂級奶媽牢牢綁在自己身邊,也要讓他發出比曾經“醫聖”更耀眼的光。

一頓酒足飯飽後,睡個好覺自然最是美汁兒汁兒,可張仲景卻比顧盼還要迫切,馬不停蹄地要去看看黃敘的病情。

對黃敘的風寒病,顧盼雖然上心,但這畢竟不是急性病,而是陳年痼疾,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治好,等上一時半刻自然也無礙。

但見張仲景等不得,顧盼當然也樂意前往,黃敘越早康複,黃忠便越早投效,這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叩響大門,又是黃家大嫂將門打開。

“小顧兄弟,典兄弟,快進來。”婦人笑著把二人迎進去,“你們黃大哥出門抓藥了,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

顧盼道聲無妨,笑著走到了院中,又聞到了那股熟悉的藥香,一時睡意都消散不少。

待典韋側開身子進門,黃家大嫂這才看到了被典韋堵住的張仲景,剛要招呼,又看到了張仲景背在身側的藥箱,眼神一亮道:“這位是……”

“嫂夫人,這位就是我跟您和漢升大哥提到過的,涅陽張醫師。”

張仲景笑著拱手,黃家大嫂也忙道:“有勞張醫師,多謝二位兄弟,快進屋坐下歇歇吧。”

張仲景擺擺手,開門見山道:“來時已經歇過了,黃夫人不必客氣。不知令郎何在,現在可方便診治?”

“方便的,您跟我來。”黃家大嫂引著三人到了黃敘的房前,輕聲喚道:

“敘兒。”

“母親,孩兒在。”黃敘的聲音傳出,好像比那日飲酒時還要虛上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