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文化篇 第七章論弘揚延安精神與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關係(2 / 3)

呼吸,共命運的優良作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延安精神都不能丟。全黨同誌,一定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為我們黨新世紀團結和帶領人民不斷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強大精神動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旗幟,在全黨和全國大力倡導弘揚延安精神,並為新時期弘揚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而且身體力行地在工作實踐中帶頭踐行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為全黨和全國人民作出了榜樣,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愛戴。正是在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和大力倡導下,繼毛澤東之後,延安精神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上,薪火相傳,不斷發展,使延安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如春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如陽光哺育著中華兒女茁壯成長。以王啟民、許振超等為代表的新“鐵人”不斷湧現,以朱伯儒、徐虎、叢飛為代表的新雷鋒層出不窮。成千上萬個英雄模範人物和先進集體不斷湧現,璨若群星,閃閃發光。孔繁森同誌一切聽從黨的召喚,到最艱苦的地方,心裏時刻裝著人民的疾苦、密切聯係群眾、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青藏高原閃閃發光,在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樹立起一座偉大的精神豐碑;牛玉儒同誌謀事不求官,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做人民孺子牛的精神,在塞北草原彰顯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優良品質;在中原大地,任長霞同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克己奉公、竭誠為民、嫉惡如仇、嚴懲犯罪、無私無畏、鞠躬盡瘁的精神從中原波及全國,震撼人心;在三秦大地,王書田同誌牢記使命,心係百姓,秉公執法、清正嚴明、鐵麵無私、不徇私情,拒腐蝕,永不沾的精神;牛玉琴同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不畏困難、治沙造林、艱苦奮鬥的精神;郭秀明同誌一心為集體,嘔心瀝血、不怕吃虧、無私奉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李增亮同誌情係百姓,執法為民、不徇私情、秉公辦案、身殘誌堅、艱苦奮鬥的精神,正在激勵著三秦兒女為建設西部強省,實現山川秀美,構建和諧陝西而努力奮鬥。在湘江兩岸、洞庭湖畔,鄭倍民同誌愛民、為民、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向人們詮釋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真實含義。在科教領域,馬祖光同誌的愛國敬業,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教書育人的精神;袁隆平同誌的愛國敬業,求實創新,勇於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在鼓舞和激勵著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為實現黨和國家確定的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探索,不懈奮鬥。曾記否,當洪水無情襲擊中華大地的時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拚搏,終於取得了抗洪救災的偉大勝利,創造了偉大的抗洪精神。當非典病毒從南向北迅速蔓延,給人民群眾的生命造成了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抗擊,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奪取了抗非典病毒的偉大勝利,創造了偉大的抗非典精神。昨天,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今天,我國的首次探月工程取得了完滿成功,新時代的中國人正在中國現代化新的征程上,繼承和弘揚偉大的延安精神,譜寫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的華章。如果說大慶精神是中國人的入地精神,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精神是中國人的上天精神,那麼延安精神則是培育這些偉大精神的豐厚土壤,是中國人上天入地精神的強大動力。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創造更輝煌業績,仍然必須高舉延安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馬克思主義曆史觀告訴我們,任何物質的生產和精神的生產都具有曆史繼承性,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物質的和精神的)資金和生產力;由於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麵在完全改變了的條件下繼承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麵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條件。在這種世代交替與發展中,作為社會意識和精神生產的發展既不能割斷曆史,又不能照抄照搬前人的成果,必須是在實踐檢驗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批判地利用前人思想資料“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在新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能夠反映自身社會存在的社會意識和精神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正是從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主義這一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一方麵強調三個“永遠銘記”,另一方麵明確指出“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一方麵要求弘揚中華文化,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另一方麵強調要全麵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六十年代和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一係列偉大精神成果,是中華民族從屈辱到崛起,從民族危亡走向民族偉大複興,從傳統文明走向現代文明,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實踐中所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正是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打造中華民族精神支柱最珍貴的精神資源。憶往昔,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曆經曲折、不斷勝利,長盛不衰,其重要原因就是由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能夠一代又一代地繼承和弘揚以延安精神為核心價值體係的創業精神,民族精神,並以此為強大精神支柱引領著民族精神發展的方向,創造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看今朝,全黨和全國人民正在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新的發展理念踏上新的征途向著新的發展藍圖闊步前進。在這新的偉大的時代,我們應該繼承先輩們開創的事業,弘揚前人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成果,響應胡錦濤同誌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召喚:“隻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隻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隻有改革開放才能強國富民,隻有艱苦奮鬥才能成就偉業。”在新的工作實踐中大力踐行延安精神,把弘揚延安精神與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譜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的華章而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