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一份積極的態度 20.超市內的“公廁”
在美國紐約有一家超市,籌建這個超市的時候,很多股東都不同意,因為在同一條街上,已經有十幾家頗具規模的超市了,要想在這條街上分得一杯羹,對於一個新辦的超市,困難是不言自喻的。 但年輕的董事長卻十分自信,他把握十足地鼓勵那些舉棋不定的股東們說:“我會在兩年內將這條街上三分之二的購物者拉進我們的超市來!” 設計超市的時候,年輕的董事長堅持要在超市內設計一個豪華、氣派的免費公廁。對此,股東們更不理解了,在這寸金寸土的紐約商業大街上,投資一個豪華的公廁要浪費多少錢呀?何況,公廁是市政府的事情,公司幹嘛要耗資耗地在超市內建不能受益的免費公廁呢? 但在董事長的堅持下,免費公廁還是在超市最裏邊的角落裏建成了。出乎股東們預料的是,超市剛剛建成,就整天顧客如流人來人往,生意出奇得紅火。這個規模不比其他超市大、貨品不如其他超市琳琅滿架的超市,竟一時聲譽鵲起,吸引了大批大批的購物者。股東們在欣喜之餘卻大惑不解,年輕的董事長向大家解釋說:“其實也沒有別的原因,隻不過我們的超市比他們的多了一個免費公廁而已。” 董事長說:“在籌建我們這個超市前,我就發覺,在這條商業街上,最令市民和遊人頭疼的,就是少了一個免費公廁。而其他超市也沒有免費公廁,我們不惜寸土寸金在我們自己的超市裏修建了這個免費公廁,使許多本來不願光顧我們超市的人,也不得不為他們自己急欲方便而走進了我們的超市裏來。他們的許多人成了我們的顧客,即便那些沒有在我們這裏購物的人,他們也會成為我們公司的‘活’廣告,他們會把我們超市有免費公廁的消息告訴他們的家人、親戚甚至朋友,這將給我們拉來多少顧客、節省多少廣告費用呢?” 予人方便,也是予己方便。這不僅僅是我們做人處世的一種哲學,也同樣是我們經營商業的一種生意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