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思考篇 後記(1 / 1)

學習思考篇 後記

1984年8月,我正在中學讀書,當年甘溪區要招考民辦教師,父親叫我一定報考,鑒於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參加了考試,所幸語文98分,數學77分,因總分全區第一,被安排在上壩完小任教。任教6年,都是把關畢業班,每屆升學率居全區第一。由於有一點名氣,區教辦每一年都組織全區小學語文教師來到上壩完小觀摩我的教學。

在教學期間,原上壩鄉政府和學校領導給我壓了很多擔子,我幾乎承擔了鄉政府和學校所有的事務性文書。回想起來,今天能對黨政公務文書有一定了解,還得感謝當年歲月對我的磨煉。

說句老實話,我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有一種敢於和別人比的真勁,就是比成績、比效益。由於有了這種比的精神,在當教師時,多次被評為省、地、縣優秀教育工作者;由於比,在教學期間我撰寫的6篇學術論文被省、地刊物刊發。

具備了這些不說話的依據,我當民辦教師6年,就被轉為公辦教師,隨之被甘溪鄉政府借調2年。在借調期間,全區教育係統實行優化組合,甘溪中學、甘溪完小、上壩完小三所學校都要求我去教學,當我準備到甘溪中學任教時,改行文件已經下來了,終身教學夙願沒有實現。為多學點知識,我報名考試被貴州省廣播電視大學中文係錄取。

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好好工作,我拜訪了17位具有行政工作經驗的老幹部,其中包括我的嶽父。我的一些從政經驗,來自於我嶽父的傳授,我這一輩子都會懷念他。

從政18年來,我有兩大收獲:一是我為曾經工作的甘溪鄉、板場鄉、夾石鎮人民做了大量實事好事,至今還很懷念;二是我能夠從工作實踐中和在調研工作中,能夠總結一些經驗,把它們提升為理論或形成調研文章,能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是我最大的榮耀。

工作二十幾年來,無論是現在的領導,還是過去的領導,對我的教育、批評或者是聽他們每一次報告,看他們寫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工作安排,每一次碰到我輕輕的微笑,對我都是一種啟迪……

我又何嚐不想這樣,都想把領導們的夙願和本人的一些體會傳承他人,傳承自己的子女、親人。但是當今世界是百舸爭流、物欲橫流的世界,無論是領導的肺腑之言,還是自己的每一句真誠話,他們當時都在洗耳恭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忘記太快了,猶如過眼雲煙。

人的長度是壽命,人的厚度是修養,人的高度是境界,人的寬度是胸懷,人的長度你不敢比,因為任何人都不敢說他能夠活多少歲?但是人的修養、境界、胸懷你可以比,隻要你多聽老人言,善聽領導話,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平衡心態,這三者都能夠做到。

人生幾十年太快了。當你高高興興地來到世界,也許你會帶著憂傷、遺憾離開世界,你將留給親朋好友、後代、親人什麼呢?也許你有萬貫家財?但你想帶也帶不去!如你的後代繼承了你的財產,如果他們不會經營,可能不會享受一輩子,最終還得靠他們自己……

作為理論,它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深就深在實踐性強。實踐證明,凡是不通過調查研究,不在實踐中總結,而得出的理論顯得十分空洞。

由於本人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有限,書中有些提法欠妥,挖掘欠深,有些觀點不一定十分正確,誠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並願與大家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本書涉及的方方麵麵很不全麵,隻是對那些熱愛學習、勤於思考的人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我的一生雖然沒有什麼?趁我處於盛年精力旺盛的時候,將我撰寫的這些不成文的文章編輯成冊供大家參考,如果大家能從中能品味到一點什麼,就算是我的一點精神財富吧!

在編輯此書過程中,真誠感謝對本書出版予以關心、幫助、支持的領導、學者、同事,特別是要感謝中國人文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知名專家張韜主任對我的支持。

楊勝彪

2010年6月5日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