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以色列之行(1 / 3)

1.我的以色列之行

一、爆炸餘音阻我行

跨出國門的瞬間,我似乎感到肩上略顯沉重。以色列運動、藝術和文化協會在邀請函中強調:“傳統武術、競技武術和太極拳都受到了以色列和全世界人們的認可。為了使中國的武術在運動、健身和康複等方麵得到弘揚,MeOlim beTnufa協會決定組織一個特別的高質量的課程奉獻給這個課題。這個專業在我們的範圍內將是獨一無二的,並且將被用來提高藝術水平。MeOlim beTnufa協會認為您是一位在這方麵精通的教練。希望你能幫助我們在我國開展有效的武術活動,為那些中國武術教練員、高級的受訓者和初學者提供專業的指導。”  去年金秋,拙作《憶昆侖派一代宗師吳錫臣》在《武當》雜誌上發表,不久,即在國內外引起少許反響。MeOlim beTnufa協會領導成員、搏擊藝術方麵負責人、以色列散打冠軍馬基斯·阿勃拉莫維奇(Matis Abramovich)通過《夥伴》雜誌社俄文編輯拉麗莎(Lalisa)女士、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富金壁先生,輾轉尋訪到我,主動來信洽商。馬基斯先生懇談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台灣人在以色列教太極拳,還有外國人在這裏教過行意拳、詠春拳,但沒有中國內地的。所以我MeOlim beTnufa協會誠摯地邀請孫老師於冬季(2005年1~2月)能來以色列教授中國功夫。”盛情難卻,因為哈爾濱市政協會議原計劃在春節前召開,我應允2月中旬去海法。馬基斯先生在開列了昆侖拳、少林拳、太極拳、散打與自衛、擒拿及製敵、氣功和養生、太極推手、武術對練、競賽規則等實踐練習課程目錄後,還提醒我特別注意:“武術運動即將被奧運會所承認,教學方法對於本地教練來說也是個重要課題,並希望能對教練員們進行三次理論講座。”  聞聽我慨然許諾隻身往以色列教武術,親朋紛紛前來勸阻,尤其是85歲的家慈尚以“父母在,不遠遊”為由,嚴令禁行。老人家頗為動容地說:“孩子,你用20年時間,為祖父寫的一部128萬字傳記《玉石錄》,如今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用紅頭文件推薦到省委宣傳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以圖書重大選題進行專題申報,現正由國家新聞總署轉交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查。關鍵時刻,應全力爭取《玉石錄》問世才是。你怎麼突發奇想,還要逞能出國?”妻子淑英亦隨即敲邊鼓道:“學孟,歲月不饒人,你身體發福,已90公斤,恐怕不適合再做劇烈運動。”長男孫皓也半開玩笑,表態附和:“老爸,聽說以色列的散打在國際上很出名,軍隊的擒拿也挺厲害!你稍有不慎,可就會毀了38年前在鬆花江畔比武三場大獲全勝的一世英名!”  其實,我心中有數,反對聲一片的真正原因遠在以色列海法。海法是以色列北部海濱城市,瀕臨地中海東側,自古以來是一個優良的港口。100多年前,海法城的阿拉伯市長同猶太助手開創了阿以信任、合作的先河。這座以色列第三大城市,28萬居民中,阿拉伯人占10%,是開放性現代海港城市,極端派教徒在這裏沒有市場;社會各界努力營造了和睦相處的氛圍,加之傳統的教育和熏陶,使海法人有著博大的胸懷。出人意料的是,2003年9月11日,以色列內閣作出驅逐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的決定以後,襲擊者在以境內製造的第一起自殺爆炸目標,居然選擇了以色列“和平模範城市”海法。緣由似乎也很簡單,海法是以色列少數幾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混居的城市之一,也是包容性比較強的城市,因而襲擊者可以輕易混入這座城市。10月4日,正是星期六的下午,人們正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合營的馬克西姆餐館享受秋日和平的氣氛。突然一名身穿黑衣的女子出現在這裏,她戴著黑色的麵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透著冷酷的神情。哈娜迪·苔西爾·賈拉達特,這位29歲的傑寧見習律師,很快製造了導致19人喪生、50餘人受傷的自殺性爆炸事件。美國總統布什、英國首相布萊爾、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俄羅斯外交部、中國外交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皆紛紛發表聲明,予以強烈譴責。這起令國際社會驚愕的惡性事件,發生尚未盈年,難免不引起家人之疑懼。“一言九鼎!何況事關國家榮譽,豈能輕易毀約?”我選好突破口,費盡唇舌,總算說服了親人。又曆經三個多月體能訓練,不僅減輕了18斤體重,而且將軍肚亦蕩然無存。

二、帶鞘刀劍不翼飛

2005年2月18日,我白天參加了哈爾濱市政協會議第一天的正式會議,夜裏便攜帶7萬餘字的厚厚的講稿,乘坐17點21分的T18次特快列車趕往北京。19日21時,在首都機場,登直飛特拉維夫的以色列LY096班機前,一位剃著光頭的機警的以色列安檢人員,對我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盤問。我主動出示帶鞘的鋼製刀劍,告訴他是教學所需。他指令將其與旅行袋分開,另放一處。最後,用流利的漢語詢問:“是否有別人的物品夾雜其中?”我明知拉麗莎女士贈送馬基斯先生的三本《夥伴》雜誌靜靜地躺在手提箱裏,但為避免節外生枝,仍違心地搖搖頭道:“沒有。”離起飛的時間22點還有20分,一個身著製服的以色列姑娘,胳膊窩裏夾件外套,將我從候機的人群中呼出。我怔怔地隨她走向室外,才弄懂外套是準備借我禦寒的,便禮貌地揮手謝絕。她引我至飛機旁,指著一個顯然已被打開複檢過的旅行袋,讓我辨認是否是我的。我明確地回答:“Yes.”並一再申明:“two!”還伸長臂膀比畫著還有個盛武術器械的包裹。以色列姑娘用肯定的手勢表示:“放心好啦,不會落下的!”  北京與特拉維夫時差為6小時,飛機於20日淩晨3時抵達,卻在空中飛行了整整11個小時。在特拉維夫國際機場大廳,我問兩位同行旅客:“這裏同北京機場有何不同?”他們回答:“沒有北京的大,但更能體現以人為本。”我坦言頗有同感,但很快頓生困惑。一刻鍾後,在大大的橢圓型輸送托運行李的轉台前,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出口,足足有20分,周圍的人幾乎走光,仍沒見到我那裝刀劍的包裹。我不懂希伯來語,英語的水平又十分有限,無法完整表達清楚所述意思,處境頗為尷尬。急中生智,我連忙攔住在大廳裏唯一匆匆而行的中國人。好心人幫我找到丟失行李詢問處,交代一番,他即告辭離去。以色列年輕的女工作人員拿著我的護照、飛機票和兩張有防偽條碼的托運小票,走出工作間。我心急如火地等了約10分鍾,她才回來,告訴我沒有找到。我手持失物證明,衝出大廳,好在於E-mail裏見過馬基斯先生,所以一眼就認出了他。站在高舉“Sun Xue meng”名牌的馬基斯先生身旁的女郎,也許是久候的原因,看我迎上前去,立刻伸開雙臂與我熱情地擁抱。我急於解釋遲誤出來的緣由,忘記禮貌地讚美她的美貌。馬基斯先生的平靜,在意料之中,但女郎的冷漠,使我不知所措。潛意識告訴我:“女郎不是翻譯,而是馬基斯的夫人列娜(Lena)。” 遂道:“Please find somebody who can speak Chinese!” 列娜還很聰明,找來個懂漢語的利迪亞。幾經交涉,機場最後答複:“包裹滯留北京,一星期後隨下次班機運至,現愛莫能助。”

三、冠亞季三軍教頭

黑夜,我和馬基斯夫婦共乘一輛法國轎車,破雨幕而行,途經燈火輝煌的利亞(Tel Aviv)、和則(Hertzelia)、特裏亞(Natanye)、哈得拉(Hadera)諸市鎮,跋涉200公裏,於黎明方抵達海法附近的科利亞特阿達城(Kiriat Ata)奔阿米大街(Ben Ami street)21/30公寓。公寓位於山坡之上,我獨住的四室一廳,東看是三層,西望為五樓。  從白雪皚皚、冰封千裏的鬆花江畔,一下子來到花紅草綠、四季如春的地中海之濱,我恍然如夢,興奮難眠。馬基斯執筆用英文叮囑我:“孫老師,請抓緊時間洗浴、休息,下午2點我們還需趕往海法市,那裏有許多熱情的觀眾在等待欣賞您精彩的表演。”  “沒有太陽,月亮不能發光。沒有星星,夜空不能明亮。沒有友誼、愛情、拚搏、事業與健康,生活就不能放射出燦爛的光芒。”在海法市海內威姆大街(Aneviim st.)28號MeOlim beTnufa協會練功廳,麵對50多名以色列武術界的同行,我直抒胸臆,侃侃而談:“人生總有悲歡離合,當親朋忽然與世長辭,我們會忍不住悲歎:心如刀絞啊腸欲斷,身受煎熬啊淚滿衫!痛定思痛,他們並不缺少金錢、地位與成功,缺少的僅是健康。我來到以色列教授中國功夫的目的,就是為尋找友誼,共享健康!”  台灣中華搏擊散打協會以色列代表、八步螳螂第四代傳人、台灣散打教練、上海體院散打教練、以色列螳螂拳教練衛祥(Mick Zeira)先生一直形影不離地立於我的左側。他全神貫注地傾聽我暢談中國武術的教育與文化、健身和養性、防守及技擊的價值特征以及研習傳統武術的心得體悟,然後全部翻譯成希伯來語,衛祥先生頗為認真,生怕遺漏一句。他有時遇到不解之處,便打斷我的話語,問個明白。  為活躍會場氣氛,我反客為主,先請以色列武術界的精英們一展身手,亮出各自絕活;然後自己才從容地連續表演了六套風格迥異的刀、劍、拳。或為新鮮之故,立刻贏得了滿堂陣陣喝彩。可惜,此後再無人登台獻藝,卻爭先恐後與我攀談,讓我簽名,和我留影。  合同規定前7天,每日授課6小時。21日9時,我正點趕到MeOlim beTnufa協會練功廳,卻讓我大失所望。“Why?”我問馬基斯先生為什麼才十幾個學員。“Money。”馬基斯先生表示可能是嫌學費昂貴。令我聊以自慰的是學生雖少,但多為教練員,水平甚高。其中河北形意、高氏八卦教練阿比毛利亞曾獲美國紐約行意拳、八卦拳亞軍,舊金山形意拳、八卦拳亞軍,長短兵器、全能季軍,以色列全國軟兵器三節棍冠軍;詠春拳教練依夫蓋尼曾獲俄國南部地區68公斤散打亞軍;楊氏太極拳教練阿列克斯也是習武十餘年、功夫紮實的拳師。  因材施教,上午理論課重點講授中國武術的功法原理,觀摩我教學方法的VCD牒。和學員共進午餐之時,想起來海法前夕,朋友贈送我一本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因十分喜歡,一直帶在身邊。內中“碗是什麼”一節給我印象頗深,對以色列的飯菜難以下咽早有精神準備。也許是有備無恐,所以吃得非但沒有反胃,還顯得津津有味。13點開始昆侖拳、少林拳、太極拳套路的實踐課。大家自始至終情緒飽滿,不知不覺間就望到窗外的斑斕的晚霞。我麵對精神依然抖擻的洋弟子們,不由得暗笑自己:一瞬間身價倍增,當上國家級冠亞季三軍教頭,居然還嫌學生不夠多而有失落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

四、觀滄海觸景生情

23日10時許,我在練功廳教授學員們承拳,馬基斯先生滿麵春風地走到跟前,興奮地道:“孫老師,機場剛來電話,說托運的兵器已到。讓他們送往科利亞特阿達,還是海法?”“最好送到這裏。”我不假思索即回答,“那兩把刀和一把寶劍是準備見麵時給你的禮品,現在遲誤了三天,也算來得及時,因我正要將對練套路雙刀拳傳給大家。”  學員與日俱增,心情自然愉快,雖汗水浸透武功服亦不覺。馬基斯夫婦過意不去,請我觀看地中海,遊覽海法城。  海法是座美麗的海濱山城,綠樹掩映、泉水叮咚,城市平靜、祥和,人們臉上充滿信心和希望。人行道上黃色的“共存之路”腳印,引我們沿著曲折街區,去領略街頭藝術。門前、牆上,屋簷下、房頂上,到處是精美的壁畫、雕塑和現代裝飾。阿拉伯猶太文化中心臨街牆麵用藍色瓷磚鑲嵌著法國詩人布托爾的詩句:“邊界兩邊,有太多的苦難,願上蒼的雨水,洗刷傷痕和仇恨。”  我站在海法的山岡上,眺望廣闊無垠的地中海,對馬基斯夫婦道:“聽說這裏三大宗教相安無事, 130多名拉比、阿訇和神父曾於齋月前聚會對話,呼籲大家理解、尊重、和平共處。”馬基斯先生也望著大海回答:“其實,在古老的尼斯納斯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毗鄰而居,和睦相處。孩童從小一起玩耍、上學,自幼結下情誼。‘阿拉伯猶太文化中心’就曾以‘孩子’為主題,謳歌生命、生活,讚美孩子、和平。”我又慨歎道:“穆斯林的齋月、猶太的光明節和基督教的聖誕節同居一個月。願‘衝突停息永不起,皆大歡喜慶佳節’,那該多好!”  晚上,在海法中國餐廳吃夜宵,我私下問一位上海侍者:“月薪多少?”他回答得很幹脆:“沒有。”我說:“現今中國有兩種能人是零工資,憑姿色做資本的坐台小姐,靠才華取報酬的媒介記者。”他笑道:“我可不是能人,全靠小費維持生計,每月收入1千美元左右。”這位朋友很熱心,坦言:“海法的中餐並不正宗,已以色列化。”臨下班前,還特意叮囑我:“千萬別坐大巴車和到人多的地方去。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