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男旦”由來已久,從戲曲發展史上看,漢初既有女伎,為旦色濫觴之始。古代宮廷宴樂有女子歌舞,直到唐代有梨園戲時,女子也僅僅是參加歌舞,從不粉墨登場。宋代以後,元曲、明代雜劇、傳奇劇……等,參加演戲者,皆由男藝人扮演女角色。  在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虛偽的禮教道德觀,默許男色女娼,而不敢明目張膽地讓女子上台表演。於是,便生出了男旦這樣的怪物,既可滿足變相的,特別是視幻上的色欲寄情,又不至於在眾目睽睽公然地傷風敗俗。至於視幻色欲所隱含的同性戀,或異性戀之變態,使舊時男旦淪為相公,則是無法否認的曆史事實。  中國的男旦現象,魯迅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就有論述認為:是封建統治者及其士大夫階層,為滿足其邪念而派生出來的惡習。貪婪的色欲,從三妻四妾延伸到社會的色情場所,竟至於舞台。  封建社會中的婦女,是被壓迫、被奴役的,從事演藝的男旦同樣受著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淩辱和歧視。在舞台上,通過男扮女裝,女性可以成為男性創造的對象,可以逾越性別的藩籬,但並不意味著男旦在社會生活中可以逸出等級的規範,同樣也視為“娼妓、流寇、盜賊”相提並論被世俗所默認。  中國舞台上“坤旦”的出現始於清末,當時著名男旦田際雲首辦科班培育女弟子,組班演唱時稱之謂“髦兒班”,劇中生旦淨醜角色皆由女藝人扮演。  從中國傳統藝術流傳男子扮作女子伊始,就有“捧男旦”的傳統,甚至男旦比坤旦紅得更快。其實,男旦演女人要比坤旦演女人難得多。首先是男旦要用假聲道白、唱腔,然後是模仿柔媚女性的行止坐臥。這樣就增加了表演的難度,20世紀上半葉,京劇“四大名旦”的出現把男旦藝術推向了一個頂峰。這之中所呈現的卓越技藝,除了給人以美的享受之外,也傳達著這背後所蘊藏的深刻的文化內涵。  筆者從事文藝集成誌書編輯工作近30年。由於工作原因,常常跑圖書館、檔案館查找資料。每當在故紙堆中翻閱檔案,查找舊報紙和零散、殘缺的文字資料時,總有一種曆史的回歸感。  那還是上世紀的1999年的冬天,一次在哈爾濱市圖書館翻閱早期報刊,偶然在1943年《濱江時報》副刊中,發現了“哈埠一位男旦殤情自戕”的記載,雖說短短不過二三百字,卻無比地震撼。於是產生了寫小說的衝動。當然,開始並非想完成一部文學著作,隻是寫點東西消遣而已。後來經過一遍又一遍地揣摩,修改,最終形成了《男旦》小說的雛形。  有位哲人說:人的一生能夠從事一件自己喜愛的工作,那是一種幸福。作為京劇團的演奏員,本該持器仗樂,撥弄琴弦,偏偏喜愛一支筆,陰差陽錯卻又苦練不舍。進入境內,方知文字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它有那麼多的東西讓你神往,令你銷魂,使你一生鍾情……於是,又有那麼多的自信,那麼多的癡情,那麼多的探索,那麼多的渴望!  出於好奇,也是出於舊中國對男旦評價的不公,特以小說的形式還一個正常的男旦形象。希望小說《男旦》在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的同時,也希望廣大讀者給中國男旦一個客觀的認識和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