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登頂全球(大結局)(1 / 2)

進入春節檔,名不見經傳的郭凡帶著名不見經傳的《流浪地球》再次席卷銀屏。

雖然沒有了《長城》《劍中原4》那樣的觀影熱潮,但是在見到一部正宗的國產科幻登錄大熒幕的時候,還是激起了不少影迷的熱情。

結果不出意外,《流浪地球》成了繼《長城》和《劍中原4》後,第三部登上40億票房的電影,又讓思湘文化成了春節檔的大贏家。

而在電影下映之後, 思湘文化主辦的慶功宴上,《三體》這部科幻巨著終於登上了頭版頭條。

思湘文化聯合光線、博納、中影、上影和華藝幾家影視巨頭,攜力來打造這一部國內外文明的科幻巨著。

剛剛靠《流浪地球》一舉成名的郭凡擔任電影總導演,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山海經》的徐聲擔任總監製。與此同時,任重輪韓三爺於東這些在電影項目上都有掛職。

《三體》喊出來的口號,就是要讓國產科幻走出國門。

而《三體》的總投資, 也再次的驚爆了媒體的眼球。

現目前國內投資最高的電影,當屬徐聲的《山海經》係列,總投資高達六十多億, 次之的是張義某的《長城》係列。

這兩個項目加在一起,總計上百億的投資,這在國內外算來都是罕見的大製作。

而《三體》係列的總投資,核算下來卻達到了八十億往上。

這一次,就算是以往和思湘文化不對付的華藝,也都沒有任何的遲疑。

再不趕上思湘文化這趟車,華藝就陷入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在王忠軍退位,王忠雷半退的情況下,眼下的華藝與思湘文化的衝突已經不大。

華藝也用這麼多年的地產文娛給國內影視公司發出了一個警告,在沒有係列大ip的支撐下,東方迪士尼根本不現實。

徐聲也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允許華藝入局,參與到《三體》的項目當中來。

一個係列電影八十億的投資,驚爆了無數媒體的眼球。

國內的媒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都盯著思湘文化主導的《三體》這個項目。

與此同時,《三體》的官宣也吸引了無數媒體影迷的目光。

同樣作為大眾矚目的項目, 《山海經》開機至今已經六年,很早就有《山海經》殺青的消息傳出。

不過作為後來者的徐聲清楚,當移動互聯大潮徹底襲來,電影的麵目已經完全進入大眾的視野。

隻有越商業化的電影,才會越加的受到大眾的喜歡。

去年暑期的《戰狼2》,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而同樣,在《流浪地球》驚爆大眾眼球,無數影迷高呼國產科幻片時代到來的時候,《山海經》第一部也悄然定檔。

思湘文化大禮堂,這次的定檔觀影會迎來了無數的業內同行。

作為幾乎占據國內票房市場半壁江山的思湘文化,思湘文化的電影一直以來,都被業內看作是風向標。

不管是張一謀的《長城》、吳晶的《戰狼》係列,其身後都離不開思湘文化的影子。

到了現在這種地步,業內沒人再敢小看思湘文化,更沒誰敢小看徐聲。

徐聲七年磨一劍,《山海經》頂著國產仙俠大戲的名頭,在網上發布的多個宣傳片,已經為電影的上映鋪就了一條坦途。

思湘文化宣傳部就此在網上做個一個調查。

2018年大眾最期待的電影當中, 排名榜首的不是去年暑期剛拿下票房桂冠的《戰狼2》續集,而是張一謀的《長城》續集。

《長城》第一部, 在經過移動互聯網的發酵之後,已然成了大眾最為喜歡的題材之一。

更有甚者,把《長城》拿來和好萊塢的《指環王》係列作為對比。

相比於一個之存在筆墨中沒有曆史背景的故事,《長城》在文化底蘊方麵形成了對《指環王》的全方位碾壓。

回到電影層麵,《長城》在很多大戲上的布局,甚至比《指環王》都還要宏偉。

下映一年多的《長城》,已然成了國人心中的史詩級大片,《長城2》能夠受到大眾這樣的喜愛,並不意外。

然而意外的是,在這個榜單中,排名第二的竟然是已經早早傳出殺青消息的《山海經》。

徐聲如今在國內的號召力,比之張一謀不遑多讓,而且其手下出來的作品,在收割票房的同時,還有這良好的口碑。

《山海經》進入後期製作以來,思湘文化就會時不時的放出《山海經》的宣傳片,吊足了大眾的胃口。

《山海經》能在這個榜單位列第二,一方麵是大眾對電影的期待,另一方麵也有影迷們對徐聲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