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書中人物補充說明
1. 亞曆山大·勃洛克(1880—1921):詩人、劇作家,俄國象征主義主要代表人物。出生於彼得堡知識分子家庭,1903年與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之女結婚,後者也成為詩人第一部詩集《美婦人集》的女主人公原型。詩人早期詩歌主要描寫對“永恒女性”的向往和追求,具有神秘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特征。勃洛克對革命持支持態度,在1905年俄國革命和十月革命後創作的詩歌中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對祖國的熱愛。代表作品有詩集《美婦人集》、《意外的驚喜》、《白雪假麵》,長詩《紫羅蘭》、《報應》、《夜鶯園》、《十二個》,詩劇三部曲《滑稽草台戲》、《廣場上的國王》和《陌生女郎》。
2. 瓦列裏·勃留索夫(1873—1924):詩人、小說家、劇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俄國象征主義的領袖人物。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商人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勃留索夫受到法國象征主義的強烈影響,不僅翻譯過馬拉美、蘭波、魏爾倫等人的作品,而且將象征主義文學理論在俄羅斯加以推廣。他於 1894—1895年主持的詩叢《俄國象征主義者》,標誌著俄國象征主義的正式形成。1904年發表的《開啟秘密的鑰匙》被認為是俄國象征主義的綱領之作。代表作品有詩集《傑作》、《這是我》、《第三班崗》、《致城市與世界》、《花環》等。
3. 安德烈·別雷(1880—1934):詩人、小說家、文藝理論家,俄國象征主義代表作家。原名鮑利斯·尼古拉耶維奇·布加耶夫。出生於教授家庭,1903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數學係。少年時代就迷戀弗·索洛維約夫的學說,早期詩歌具有神秘主義和啟示錄性質。1905年後,詩人開始回歸俄羅斯詩歌傳統,尤其繼承了涅克拉索夫詩歌傳統。別雷對十月革命持歡迎態度,但認為革命是超曆史力量的表現。別雷還對象征主義文藝理論進行了多方麵的探索,詮釋了“象征”和“音樂精神”兩大象征主義審美範疇,也闡明了尼采和索洛維約夫哲學對於象征主義的意義。代表作品有詩集《藍天裏的金子》、《灰燼》、《甕》,長詩《基督複活》,小說《銀鴿》、《彼得堡》。
4.費奧多爾·索洛古勃(1863—1927):詩人、劇作家,俄國頹廢派象征主義代表作家。本姓捷捷爾尼科夫,生於彼得堡一個裁縫家庭。1882年畢業於師範院校,此後在外省中小學擔任數學教師,1907年起辭職專心創作。索洛古勃關注人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善於以象征形象渲染生活的恐怖和可惡,字裏行間充滿了悲觀厭世的情緒和對死亡的詠歎。他對俄國二月革命持歡迎態度,但不理解十月革命。翻譯過法國作家伏爾泰、莫泊桑、波德萊爾、魏爾倫等人的作品。代表作品有詩集《火環》,長篇小說《卑鄙的魔鬼》、《創造的傳說》等。
5.瓦西裏·洛紮諾夫(1856—1919):俄國作家、哲學家、政論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文化和宗教思想複興的主將之一。出生於科斯特羅馬州的小城維盧加,父母早逝,家境貧困。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史係,此後在外省的貴族學校教書度日。1891年發表的文學批評文章《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宗教大法官的傳說》為他帶來普遍聲譽。洛紮諾夫善於使用日記、短語,倡導自由革新形式的寫作,不拘一格。作品主要關注家庭、婚姻和性的問題,猶太問題,文學問題。代表性作品有《隱居》、《落葉》和《當代啟示錄》等。
6.格裏高利·拉斯普庭(1869—1916):俄國尼古拉二世時的神秘主義者、俄國沙皇及皇後的親信。出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省波克羅夫斯克村。本姓“諾維赫”,拉斯普庭(意為“放蕩淫逸”)是村民送給他的綽號,因為他從小不務正業,當過偷馬賊。他在長期的流浪過程中結識了一些僧侶和各種異教徒,尤其受到鞭身教的影響。傳說具有預言能力和特異功能,因醫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子而聞名,與皇室保持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被奉為“長老”、“先知”、“預言家”。後因權力膨脹,幹預朝政引起其他貴族當權者及人民的不滿,於1916年被密謀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