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九條法則 導讀(1 / 1)

第一卷九條法則 導讀

因為我不夠聰明,所以我一定要夠笨。當學習已經成為一種產業的時候,我卻在不斷追問這些少有人問的笨問題:學習的本質和要義是什麼?學習難道是別人的事、是一個錢字了得的事嗎?我們一定要進入有圍牆的學校、讀有字的書、拿到高學位證書才算是學習嗎?一定要到遠處、到國外、到哈佛與牛津去才能擦亮自己的世界眼光嗎?學習過程一定是艱苦枯燥的嗎?學習與工作與生活一定是相矛盾的嗎?人類是否存在像自養植物那樣自動獲取能量的學習機製……為了尋找答案,我結合平時留心關注和工作中接觸到的領導幹部善學者個案,在經典閱讀中著重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和科學家畢同畢異的學習方法,並試探著到大自然和實踐中進行對比研究和學習體驗,尋找符合科學發展觀、適合自身發展需求、滿足時代發展願望的學習方法。2010年虎年春節,在風光旖旎的廣州南湖邊,我用三天時間整理兩年來的研究與體驗心得,總結出低碳學習的九條法則。在小範圍征求意見時,時任廣東省南雄市市委書記林楚欣閱讀後發來短信稱:“這是一篇讓我認真讀完並掩卷思索回味萬千的好文章。觀念一變,學習方式真的能轉變。是人,特別是那些被稱為幹部的人學習觀上的一次革命。”本書出版前夕,此文在中央紀委機關報摘要發表。

隻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

——列寧

低碳學習,是權宜叫法、假借名稱。本文旨在探索一種符合科學發展觀、減少資源消耗、從大自然和生活中直接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低成本、高效益、無障礙、可持續、過程快樂。理想目標是:學習者與自然、生活、工作建立一種新的更親密更和諧的關係,資源使用不衝突,知識創造不重複,學習效能多贏,學習成果共享,學習利益互惠。

無用、低效、不良和有害的學習正在消耗珍貴的地球資源。轉變學習方式需破九重障礙:破學有定法的“方法障”,破為他而學的“角色障”,破為學而學的“目的障”,破工學對立的“時間障”,破好高騖遠的“空間障”,破唯書唯字的“教材障”,破學不思考的“思維障”,破學不徹底的“意誌障”,破以學為苦的“感覺障”。

低碳學習的九條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