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心中像孟將軍殲滅隻玄刺時的英姿一時不禁怔住了,歎道:“如此不傷人命就服了井離國那非了不起啊!”
劉有田隻道的乃是太祖,聞言點了點頭,說道:“當時井離、同仰、黃炎、泰四國同盟,井離易主之事關係極其重大,其餘三國一得到消息隨都派了重臣日夜不停趕去井離國都——武源。原來三國得井離國突然不從哪裏冒出一個新國皇來,都擔心同盟之約會因而動搖,若是從此棄三國而投大動,那是大事去矣,因而都派出了大使前去察看情況。
那大動國也在四國之中插了大批探子,獲息之後也暗中派了大使前往井離。
另一方麵,太祖自第二日見一眾大臣之後一稱病,將政事仍由不丹氏處,又頒下一切如舊的令旨,但盡如此,畢竟朝野上下依然人心惶惶,是以日朝殿上都塞滿了人,都從不丹氏口中探聽一些風聲,但那不丹氏自讓之後一對太祖忠心耿耿,後來太祖封為礪國公,乃至個不丹氏族在長生國也十分興盛,不過這是後話了。
其時四國大使於數日之間後抵達武源,但太祖卻依然避而不見。四國之中大動國乃是死對頭,不見其大使也還罷了,但黃炎、同樣、泰卻是盟國,四國休戚與,太祖卻把三個盟國的大使也都冷落在一旁,自然在朝野之中引起了無數的揣測,但到底如何卻無人得。
如此過了一個多月後,某日太祖卻忽然將一眾大臣和四國大使都上了朝殿。不眾大臣在朝殿之上見到大動國使赫然也在其內,且待以上賓之禮,以致許多人都猜度太祖之所以突然召見眾人,乃是為了宣布與大動結盟的決定,登時引來了一場小風波。
卻是那一等憂國憂民之心極重的大臣們一到若是太祖金口一開,四國同盟不免就此瓦解,因而不等太祖說話,搶發難,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滔滔不絕,說到後淚一把、鼻涕一把,也無非是要勸告太祖:四國同盟一斷,井離必將陷入亡國之禍,他那張屁股還沒坐熱的皇座也難免就要人搬走。
可是其時大動國在井離朝廷中也買了不少奸細,加之原來的國皇不丹氏早已退,眾大臣對太祖其實不如何衷心,到效忠大動國之後必然少了許多無謂的征戰,自己的官多半還能住,因而倒有不少人表態支持與大動結盟。
如是,大殿之上登時分作了兩派,一派主張繼續與三國結盟對抗大動,一派主張與大動國訂下和約,兩相停戰;雖然主戰派有三國大使從旁相助,稍占上風,但主和派人數也不少,兩派在大殿上唇槍舌劍,激烈辯論,一時間居然把個新得皇的太祖丟在了一旁。
太祖聖皇帝坐在王座上看著兩方激辯似乎甚覺有趣,忽然仰天長笑,仿佛是見到了天下間滑稽的事情似的。眾大臣聽得笑聲,漸漸地都停了辯論,一起望向太祖,但見他臉上洋溢著暢快的笑意,一時盡皆愕然,隻道他是忽然失心瘋了。
到得後來,諾大一個朝殿之上便隻剩下太祖一人的笑聲繞繚在氣之中,良久不絕。
殿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臣終於按捺不住,忽然越眾而出,厲聲道:‘我等為社稷商對策,又有何可笑之處?''此時早已定太祖要與大動義和,一時氣憤填膺,著道:''我主既然將社稷的重托於陛下,陛下便當為國為民,時刻兢兢業業的待之,莫要鑄成亡國滅種的大禍!’心下死已萌,因而一番話倒也說得慷概激昂,不倒引得一半大臣站了出來聲援。
太祖見狀然停下了笑聲,但臉上依然帶著輕蔑的笑意,淡淡地道:‘朕自然是笑你們胸無大了!’說罷頓了一頓,轉向不丹氏,問道:‘哈赤兒,你以為如何?''那''哈赤兒乃是不丹氏的字,殿上絕大部分人乃是不丹氏的舊臣,聽得太祖呼舊國皇的字是懊惱,不少人便要抗議,卻聽得哈赤兒說道:''陛下聖明無人能比,又豈是我等凡人能夠比肩?微臣隻道跟著陛下就有無窮的好處,陛下若有何差遣,臣定當全力以赴!’
一番話說得卑躬屈膝,極盡諂諛之能事,倒與一眾舊臣從前對他所說的話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難免使得眾人一時間都有大開眼之感慨。
太祖笑道:‘他們都是你的舊臣,你照說便是!’哈赤兒點頭道:‘是!’轉向眾人說道:‘以陛下之能耐又豈會屈於人?因而與大動議和一事比不可能!''主戰派聞言登時歡呼出聲,卻聽得他著道:''然而微臣認為陛下也絕非甘於與人平起平坐之人,四國同盟之事自然不可,因此微臣大膽推測,陛下會走第三條!’。
餘人聞言盡皆愕然,都在自問:第三條?麼第三條?’登時就有人到了中立的子上來,但隨又搖了搖頭,隻覺這個可能性實在太微。
正當眾人都在胡亂猜度時,忽聽的“啪”的一聲巨響,卻見太祖伸手在案上重重一拍,笑道:‘各不用胡亂了,那第三條嘛?自然就是由朕來統一國,這天下之主!’說罷目越過眾人落大殿之外的穹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