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年(元1387年)月,朝大軍消滅納哈出集團,掃除了經略東地區的大障礙。同年,底氣十足的太祖在鴨綠江以東、朝鮮半島東,故元雙城總府轄地設立鐵嶺衛。十二月,太祖詔諭王氏高麗,“以鐵嶺、東、之地舊屬開元,其土著軍民、女、韃靼、高麗人等遼東統之;鐵嶺之舊屬高麗,人民悉聽本國轄;疆境既,不得複有所侵越”。太祖把話說得非白字裏行間殺氣騰騰,眼人都能出來,如王氏高麗不肯歸還所占故元疆土。剛剛得金山大捷的二十萬朝虎狼之師,旋便會狠狠撲王氏高麗。沒成高麗王就是不開眼!到太祖詔諭,不死的高麗王王禑竟派萬軍進攻遼東。驅萬眾妄圖迎戰二十萬軍精銳,這是不折不扣的找死。大將李成桂竭力苦勸,高麗王王禑依舊死不聽。不甘自家性、萬將士乃至舉國姓葬送於昏君之手,李成桂在出兵遼東途中突然發動軍變,師攻陷王城開京。隨後李成桂廢黜王禑另立昌王,獨攬高麗大權。洪武二十年(元1392年),李成桂登稱王,開創朝鮮李氏王朝。
李成桂自登始,堅持奉行“大以誠”的侍策謙遜地請太祖賜予國號,以示小邦恭順。考慮到元勢力猶在出於剪除元羽翼的考量,太祖也有拉攏李氏朝鮮。不僅將朝鮮列入“不征之國”,還將鐵嶺衛置於遼東奉集堡(今沈陽東奉集堡)後又移至銀州(今鐵嶺市)。從開始朝鮮半島東部地區永久性劃歸朝鮮,鴨綠江也成為中朝兩國界河。縱觀元末初朝鮮半島風雲變幻以中朝國界曆史變遷,筆都會讚歎李成桂的精幹和謀略過人,不愧為朝鮮太祖,其才智遠非王禑泛泛之輩所能比的。尤其在對朝外上李成桂作對了文章,也為朝鮮賺足了實惠。吞整個半島後李成桂一手武力鎮壓,一手懷柔招成功綏撫生在半島部的女人。遭吞的鹹州女部也大都歸附朝鮮,其中就包括遷至圖們江域的女斡朵裏部,斡朵裏部首領猛哥帖木兒還朝鮮冊封為上萬戶。。
李成桂麵上對朝叫恭謹謙順,私下裏卻不滿足於朝在領土上對朝鮮出的讓步。作為三韓民族後人,李成桂全然繼承祖一貫的貪婪和無恥。便吞整個半島也不滿足,李成桂仍對朝下的遼東乃至整個東地區抱有不切實際的領土野心。是實力不濟不敢目聲索罷了。雖如在成功侵入鴨綠江、圖們江域後,李成桂又開始對東地區腹地的女諸部不斷滲透,圖拉攏買女部歸附聽於己進而成為女部的實際宗主。朝鮮一番恩威施多不在朝鮮疆域的女部族,包括胡裏部女都迫臣屬朝鮮。李成桂如肆無忌憚地東地區滲透,顯然是在為日後染東地區積極準備。
是李成桂的不軌圖謀實在太過昭彰,區區伎倆太祖又怎會不出。太祖詔諭李成桂,要朝鮮“將誘女大小送將誘女守邊千戶發來,是後毋詐謀,以生邊釁”,否則朝將派遣大軍征討。李成桂生怕激怒朝不敢過於爭,繼續以“卑辭謹”姿態示會尊詔諭行。時太祖年已高,他的沒有精力去處置懷遠息禍。太祖有生之年始終未冊封李成桂為朝鮮王,李成桂得以“權朝鮮國”之銜主朝鮮,這也算是太祖對李成桂圖謀不軌的懲罰。文三年(元1401年),李芳遠繼為朝鮮國王,是為朝鮮太宗。兩年後,永樂元年(元1403年),於靖難之役中勝出的燕王朱棣繼皇帝,是為成祖,著名的永樂大帝。隨著雙方君主迭,朝與朝鮮對東地區女部的爭奪也進入到了階段。李芳遠延續其父擴張策,過武力征服金錢買等方繼續蠶食吞女部。胡裏、斡朵裏等女部族不僅朝鮮稱臣朝貢,甚至還都“納稅服役,無異於編戶”。隨著虎視狼貪的朝鮮又開始不斷興風作浪,東地區勢變得愈發嚴峻起來。然而親手締永樂盛的成祖是何其雄才偉略的帝王,他又豈能讓李芳遠陰謀得逞。登後成祖連施以雷霆手段徹底遏止住朝鮮的無恥滲透,也無粉碎了朝鮮的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