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識容器:陶土身體(1 / 2)

“滴!”

李明經常思考這麼一個問題:

假設一個人缺一條胳膊,人的意識不會消失,也不會感覺自己在胳膊裏。接著去掉四肢,意識也不會消失,也不會自己感覺在胳膊腿裏。繼續去掉各種身體部位,到什麼程度意識就沒了呢?

假如意識就在大腦裏,將左右腦分開,那麼人會感覺自己在哪裏呢?科學家做過裂腦人的實驗,這是不是揭開意識存在的關鍵呢?

“滴—!”

為此,他在網上查了很長時間,然後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

沒有靈魂,肉體就是靈魂,沒有肉體,靈魂就是肉體。

身心一體,不可分離。

宇宙意識隻是一種非定域的希爾伯特空間分布,有了人的大腦與生物體的載體,宇宙意識才從量子場域坍塌為人類個體的意識,腦波就是坍塌過程的宏觀物理現象。

所以,人死以後,個體的意識隨著肉體的死亡,由於缺乏生物體的載體,就斷絕了與宇宙意識的聯係。

這與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佛道的真如,謝林的同一哲學,道家的【道】,儒家的【天】,基督教的【上帝】的學說,有著合理的相通之處。

這種解釋,也與量子力學原理想通,符合【觀察者效應】以及【雙縫實驗】的解讀。

所以唯物論隻是直觀到,人死以後意識的消失,無法測量而得出草率的結論。

相應唯心論的觀察,就更為深入,結論也更加合理。

很簡單,牛頓、愛因斯坦的思維模式不是常人可以實現的。

牛頓、愛因斯坦天才的、獨一無二的、超前超前的大腦與生物體的載體,才有機會探測出宇宙意識的重大秘密。

“滴!”

躺在病床上的李明陷入沉思,從以上文字中,他看出了所謂的意識,也可以說是靈魂(此靈魂非彼靈魂),是依靠肉體而存在的。

人體就如同一個中轉站,存儲意識,然後和宇宙意識相連接,也就有了生命個體,當然,形成人體意識的過程複雜到無法解釋,這也是目前人類無法觸碰的領域。

“所以,人死亡之後,意識也會隨之消亡,回歸到宇宙意識之中嗎?”

“滴——!”

隨著心電圖中的曲線變成直線,李明人生中的最後一問也無人會回答。或許,他可以自己去驗證心中的猜想……

李明能夠聽到耳邊家人的哭泣:

妹妹稚嫩的呼喚,母親痛苦地哭喊,以及父親無聲的落淚……

最後,整個意識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之中!

“別了,世界!”

……

……

陰暗。

潮濕。

沼澤般的泥濘!

無盡黑暗之中仿佛亮起了點點星光,李明掙紮,想要抓住!

然而那道星光卻靈敏地閃開,然後緩緩變大,直至……

“我沒死嗎?!”

睜開眼的李明呆呆地望著天空。

黯淡無光!

沒有星辰月亮,難道不是夜晚?

可是自己在哪裏?

李明嚐試揮動自己的雙臂,但是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如同深陷泥澤之中。

可是感覺還在!

自己的意識沒有消失?

向地上看去。

李明看到了濕潤的泥土,地平線就在自己的眼前,遠方還有光禿禿的、如同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