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州廚藝交流大會成功舉辦了九屆。
其實所謂的交流大會就是三家大廚的私人聚會。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互相不服氣。
落英州並不大。有名氣的大廚就那麼幾家。
號稱鬼手神刀的楊家,尤其擅長刀功。一把廚刀使的出神入化。無論什麼樣的食材,在楊家的鬼手神刀下,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楊家世代經營的四方源酒樓,生意火爆,遠近聞名,每年都有孟都王城的人,慕名前來品嚐四方源的特色菜肴。
楊半城是鬼手神刀的第十二代傳人。
其他兩家分別是麵菩薩王尚升,水中閻王餘漸仇。
王尚升綽號菩薩,顧名思義做的一手好麵點兒。一雙大手靈巧無比。做飯花樣翻新。讓人食欲大開。
落英州有一個傳說,一個人快死了,家人問他有什麼心願未完。他就想吃一隻菩薩做的燒餅。家人急忙去買,麵菩薩出門遊曆,不在家。
家人無奈買了其他人做的燒餅,沒想到臨死之人隻聞一聞,拒絕吃下,也不咽氣。
一直捱了三天,存著最後一口氣,等麵菩薩回來。做了一個燒餅。
那人三兩口吃完,大叫痛快,含笑死去了。
從那時起民間流傳著麵菩薩的麵點,有仙丹妙藥的功用。
王尚升就是上天派來的菩薩。
最後一位餘漸仇,手藝也十分了得,他最擅長的是做魚,各種各樣的魚,隻要經過餘漸仇的手,做出的滋味天下一絕。
人們都開玩笑。說餘漸仇是水裏的閻王。掌握著水族的生殺大權。隻要是魚,碰上餘漸仇除了乖乖被宰殺。沒有半點反抗之力。
落英州的這三個大廚,身懷絕技,在各自的領域執掌牛耳。
他們約定每年聚會一次,既交流也順帶比試一下手藝。
開始的幾年,他們三人悄悄聚會,不想大張旗鼓的宣揚。
後來有好事者組織起來,起了個廚藝交流的大會的響亮名頭,安排了多個比試項目,每個項目的勝者有一筆豐厚的獎金。
這三位都不是缺錢的主兒,他們都開著大買賣。獎金再豐厚也引不起興趣。
但大會的組織者對外宣稱。每年交流大會都會選出最後的冠軍。這個冠軍就是落英州第一大廚。
獎金無所謂,冠軍的名頭不能不要。
如果讓對方得了冠軍。其餘兩家至少一年無法抬頭。
所以交流大會一年比一年激烈,火藥味兒漸濃。
楊、王、餘三家本來都是至交好友,為了爭落英州第一大廚的稱號,天天明爭暗鬥,再不如從前那樣和氣。
東方明聽到這裏,突然插話。
“組織者是誰?象你們都是有頭臉的人物。等閑之輩也組織不了交流大會,能把你們三家組織起來比試,除了有頭腦,還要有足夠的財力。”
“唉,我們都是靠手藝吃飯的手藝人。雖然算的上家財萬貫,但在落英州最有勢力隻有辛家。”
辛家?東方明眉頭一皺。
朱多福臉色也十分難看,辛冠欺負他的情景曆曆在目。
“辛家的家主辛義清是落英州的府官,直接對孟都王城的皇帝負責。他聽說了我們幾家聚會的事兒,主動召見我們,說了他的想法。我們是平頭百姓。哪敢反駁。”
“辛家為什麼這麼做?”
“他說為了督促我們精研廚藝。”
朱多福一拍桌子。
“你們廚藝精研不精研跟他有什麼關係?這理由太牽強了。”
楊半城苦笑。
“我們也知道牽強,但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他每年出錢出力組織交流大會,就沒提別的要求?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出錢出力什麼沒有別的目的?打死我也不信。”
對東方明的質疑,楊半城無言以對。
“開始幾年,我們三家也疑慮重重,不清楚辛義清到底打的什麼主意。但是幾年下來。辛家還真沒有別的要求。每屆大會辛義清必到致開幕辭。在開幕辭中他一再強調。我們三人代表落英州最高的廚藝水平,開辦交流大會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可以互相學習,精研廚藝,共同進步。哪年他都是這幾句。沒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