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多雨,邊山尤甚。陣雨過後,泥濘的山路上,由東向西行來一輛馬車。車載兩人,一人駕車,一人偏坐,年紀都在十七八歲。
駕車的少年名叫葛通,身著襦褲,胖臉通紅。旁邊偏坐的是東家少爺,名叫顧懷謹,家中行四,族中行九,葛通叫他九少爺。二人自幼相伴,感情甚篤。
葛通眼裏的九少爺斯文白淨,像個書生,性子也好,說起話來溫聲細語,不急不躁。隻可惜,這麼好的少爺竟是個沒靈根的,修行不了,隻能到偏遠小鎮替族裏打理生意。
對於此事,葛通常覺不平,一個娘生的,三個哥哥都能修行,為啥偏到九少爺不行?
九少爺不以為然,說自己並非沒有靈根,不過五行俱全,靈根太差而已。五靈根不是不能修行,隻是速度太慢,浪費也大,顧家家道中落,供他修行實在劃不來。
靈根一說,最早出自於青蓮道人的《靈犀賦》,其中有一句:“養元神於紫府,固靈根於蓬壺”。蓬壺指的是下丹田,而靈根就藏在下丹田中。
青蓮道人乃上古奇人,出生之時蓮葉裹身,後得道於夢中。他曾遊曆天下,教化萬民,著書無數。羽化之前,選了一處靈山開宗立派。
這處靈山就是靈犀山,宗派以山為名,就叫靈犀宮。
靈犀又名通天犀,犀角有白紋貫通,可通神鎮妖。靈犀山自山頂而下,垂有一道瀑布,遠觀正如通天犀角上的白紋一般。
青蓮道人得見此山,便以靈犀命名,這才有了天下第一的仙山,世間不二的大派。
靈犀宮立派之後,就以靈根優劣作為選拔弟子的條件。其後各大宗門,均借鑒此法,這才使得靈根之說大行其道。
九少爺性子隨和,不糾結於靈根資質,隻一門心思學習煉丹。十三歲開始跟七爺爺顧定雨識藥學丹,而今未滿五年,靈草藥性已然倒背如流,煉丹也有了不少心得。
除了煉丹,九少爺還有個愛好,看書。秘聞奇事,風物地理,符咒陣道,煉器雜學,但凡族裏能看得到的書,都被他翻了個遍。山路顛簸,仍阻不了他看書的興致,哪怕雙手持書,也要逐字閱讀。
自顧家祖地出來,行了兩天有餘,除了吃喝時,看書的少年沒再多說過一句話,吸引他的隻有手上那卷手抄的筆記。
無人說話,隻悶壞了趕車的葛通,少年心思,一路上故意東拉西扯,卻吸引不了自家少爺,到得此時,再受不了,求了句:“少爺,別看了。”九少爺沒抬頭,輕聲問道:“有事?”
葛通原是沒話找話,想了會,才嘿嘿笑道:“我打聽過了,穆家七小姐貌美如花,配得上少爺。”
九少爺翻了個白眼,斥道:“誰叫你胡亂打聽?她如花也好,似玉也罷,與我何幹?”說完依舊低頭看書。
葛通側身拱了拱九少爺,笑道:“少爺別不好意思,七長老應了老爺的請求,答應親登穆家提親,穆家多大的臉麵,敢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