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巧遇辛棄疾(1 / 2)

紹興三十二年(1162)七月,臨安城郊。

沙塵滾滾,健馬長嘶!

一名青年將領高舉著一麵鮮紅色的旌旗,狂風之下,隱約可以見到時卷時舒的旗幟上,浮動著“天平軍”三個隸書大字。

策馬奔馳了一天一夜,其他人都已經疲憊不堪,隻有他依舊精神抖擻,血氣沸湧,眼看著臨安城儼然在望,不由得更加興奮起來,高呼一聲,“兄弟們,跟上,我們快到臨安了!”

“大哥,你先進城吧,我們押著囚車,可趕不上你的千裏駒!”其中一名將領答道。

那名青年將領笑道:“這怎麼可以?我們一起擒得此賊,我怎能獨自麵聖領功呢?”說著便勒韁駐馬,停下來等候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們。

這名青年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南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辛棄疾!此時的辛棄疾還不是豪放詞宗,他身上流淌的是英雄血,散發的是英雄氣,或許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英雄氣息,才成就了他日後在詞壇上的輝煌成就。

而這些且不談,畢竟現在的辛棄疾,隻是名劍客,一名俠士,一名文韜武略的英雄!

此時耿京起義已經進入尾聲,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北方漢人不滿長期受金國的奴役與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一支隊伍,起義抗金,後來並入天平軍節度使耿京的起義軍,並且擔任掌書記一職。

不久,金國後院起火,在同年十一月,金主完顏亮被南宋大將虞允文、李顯忠擊敗之後,完顏亮在揚州被部將殺害,金軍渡淮南撤。而與此同時,辛棄疾也被派往臨安與朝廷接洽,在他返回天平軍的途中,聽說張安國、邵進變節投降金國,在海州將耿京殺害,天平軍就此潰散的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辛棄疾切齒扼腕,於是便帶領手底下僅有的五十名忠義之士,奇襲金國營帳,生擒張安國,然後取道淮西,將俘虜張安國帶回臨安,交給皇帝處置。

此時,他們一行人已經到達行在臨安城郊。

未曾想到,就在此時,突然之間,天象大變,一道紅光從天而降,飛沙走石之間,眾人也看不清是什麼情況,隻聽哢啦一聲巨響,押送囚車的將領與士兵猛一回頭,發現囚車已經被砸得粉碎,而叛賊張安國也不見了蹤影!

然而,囚車上卻坐著一個奇裝異服的男子,“哎呦,哎呦”地連聲喊疼!

天變與異象也隨著這個男子的到來,而頓時消失!

辛棄疾見狀,急忙驅馬上前查看,雖然震驚,也並未亂了方寸。

他能夠率領五十騎從金人營帳之中,將張安國這個為了榮華富貴,殺害義軍主帥耿京的叛賊生擒活捉,就做好了隨時應對一切突發事件的準備。

他目光銳利,放眼環視,如同雄鷹一般立即鎖定了要捕捉的目標。

於是當機立斷,下令道:“世隆、全福,你們看好這個劫囚車的狂徒,張安國並未逃遠,我去追他!”說著便勒轉馬頭,狂鞭一揚,在馬臀上狠狠抽上一鞭,馬兒吃痛,放蹄向張安國逃跑的方向追去!

其餘的將士深信憑借他一人之力,足以擒住張安國那個叛賊,於是也並未前去幫忙,而是依照他的指示,立即圍住囚車,將這個砸壞囚車,放走叛賊的男子拿下。

片刻之後,辛棄疾果然兜轉馬頭而歸,鞭馬狂奔,再看他手上握著一根長繩,而張安國就被綁縛在長繩的另一端,像隻死狗一般拖曳著前行。

很快便與王世隆、馬全福等人相聚,隻聽王世隆道:“大哥,你看這小子是什麼來頭?居然能夠獨自破車救人?而且穿得不倫不類?”

辛棄疾道:“不管是什麼來頭,劫囚車放走叛賊,不是叛賊同黨,便是金狗細作,一起抓回去,交給陛下處置。”

那個男子見眼前情景,他們都穿著古代的盔甲,又聽他們說起什麼叛賊同黨,什麼金狗細作,也不知道是什麼梗?弄得他一頭霧水。

不禁問道:“你們在拍古裝戲麼?快放了我,我就是打醬油的,不是你們片場的演員啊!”

他們根本聽不懂這男子再說什麼,也就沒有理會,隻聽馬全福道:“幼安兄,這次總算有驚無險,擒回叛賊,要不然我們可就前功盡棄了。”

那男子聽到“幼安兄”三個字,心想,莫非他們在拍南宋的古裝戲,那人便是辛棄疾,辛幼安?既然他們入戲太深,沒得救了,不如陪他們瘋一次吧。

想到此節,於是便大叫道:“辛棄疾,辛幼安,你快讓他們放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