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秦彝托孤寧夫人李淵決殺張麗華(1 / 3)

第一回、秦彝托孤寧夫人李淵決殺張麗華

詩曰:

繁華消長似浮雲,不朽還須建大勳。

壯略欲扶天日墜,雄心豈入弩胎群。

時危俊傑姑埋跡,運啟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補奇文。

從古三皇相傳五帝,虞、夏、商、周、秦、漢、兩晉。晉自五馬渡江,天下已一分為二,號稱南北兩朝。劉裕篡晉稱宋,蕭道成篡宋號齊,蕭衍篡齊稱梁,陳霸先篡梁號陳。那非朝拓跋稱魏,後又分東西兩魏,東魏被高洋所篡,稱號北齊,西魏宇文泰篡位稱周。其時周王國富兵強,起師吞並北齊,一封護衛大將軍楊忠為帥,其弟楊林為行軍都總管,發大兵六十萬,侵征北齊。_這楊林生得麵如傅粉,兩道黃眉,力能舉鼎,善格飛禽,兩臂有千斤之力,身長九尺,腰大十圍,善使兩根囚龍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萬夫不當之勇,按上界計都星下凡,大隋稱第八條好漢。逢州奪州,逢府奪府,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兵到濟州,離城紮寨。且說濟州鎮守武衛大將軍秦彝,父名秦旭,在齊授親軍護衛。夫人寧氏,妹名勝珠,遠嫁勳爵燕公羅藝為妻,寧夫人隻生一子,名喚太平郎,按上界左天蓬大將臨凡,隋唐稱第十六條好漢。生時,秦旭道:“目今我邦南連陳國,西接周朝,幹戈不已,隻要使我祖孫父子同建太平之意。”年方五歲,齊主差秦彝領兵鎮守濟州,父旭在晉陽護駕,因周兵大至,齊主出奔檀州,隻留秦旭、高延宗把守,與周兵相持月餘,延宗被擒,楊林奮勇打破城池,秦旭孤軍力戰死節。

正是:

苦戰陣雲昏,輕身報主恩。

吞兵空有恨,厲鬼尚猶存。

周兵功破晉陽,起兵複犯濟州,離城下寨。探子飛報入城,秦彝聞報,放聲大哭,欲報父仇,提兵欲出。有齊主差!相高阿古,懼楊林威風,急止住道:“將軍且住,晉陽已破,孤城被圍,何不開城投降?此為上策。”秦彝道:“主公恐我兵單力弱,故令盡相協助,豈可偷生無誌。”阿古道:

“將軍好不見機,周兵勢大,楊林猛勇,守此孤城,亦徒勞耳!”

秦彝道:“我父子誓死國家,各盡臣節。”於是傳令堅守城門,自己回府。進衙見夫人道:“公公晉陽被難守節,這周兵己至城下,高!相決意投降,況我父子世事北齊,豈可偷生,苟延性命,若戰敗,我當以死報國,見先人於地下,況妹子遠適羅門,音信杳然,隻有太平郎這點骨血,我今孤骨與汝,切勿輕生。可將金裝鐧留下,以為日後存念秦氏一脈。我死亦膜目矣。”正在悲泣之際,忽聽外麵金鼓振天,軍聲鼎沸。原來高丞相已開門接降了。秦彝連忙出廳上馬,手提渾鐵槍,正欲交戰,隻見周兵如潮一般湧來,部下雖有數百精銳,如何擋得楊林這員曉將,被他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秦彝部軍十不存一。殺得血透重袍,箭攢遍體,遂大叫道:“非臣不能禦敵,實被奸臣賣主求榮,臣力竭矣。”手提短刀,連殺數人,被楊林搶入,望咽喉下耍的一槍,結果了性命,亡年四十三歲。楊林遂得了秦彝的盔甲。

正是:

父子輕生全社櫻,忠魂應向白雲來。

此時城中鼎沸,寧夫人收拾細軟,同秦安即出私衙,周兵填街塞巷,使嬸家奴,俱各亂竄。單剩太平郎母子二人,東跑西走,無處安身,又是黃昏天黑,十分著急,忽轉到一條僻靜小巷,家家門戶緊閉,聽得一家有小兒啼哭甚響,知道有人在內,連忙叩門。卻走出來個婦人和著三歲孩子來,把夫人看了一看,見夫人不是下人,連忙接進,關了門,問道:

“這樣兵慌馬亂,娘子卻從何處來的。”夫人把家庭被難,仆從俱無,沒處棲身,哭訴一遍。那婦人道:“原來一位夫人,失敬了。我家丈夫程有德,不幸早喪,妾身莫氏,守寡在家,此兒一郎,別無他人,至親兩口度日,夫人何不在此權住,候亂定再去。”夫人千恩萬謝,就在程家住下。

不幾日,楊忠收拾冊籍,安民退兵。夫人將所帶金珠出來騰換,就在本巷覓了一所房,與莫氏一同居住。卻喜兩姓孩子,卻是一對頑皮,甚是相合。按程一郎是上界土德星臨凡,大唐福將。二人鎮日打街罵巷,闖禍生非,直至太平郎長成十五歲,生得方麵大耳,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河目海口,燕額虎頭,最喜讀書。寧夫人將他送入館內攻書,先生說店取名秦瓊,字叔寶;程一郎取名咬金,諱知節。後因濟州年荒,咬金母子別了夫人,自往曆城去了,這是後話。

且說楊忠自獲勝班師,周主十分大喜,封楊忠為隋公,自此江北已成一統。這楊忠所生一子,名楊堅,生得目如郎星,手有奇文,儼成王字,楊忠夫婦知他是個異人。後來有個老尼對他母親道:“此兒貴不可言,但須離父母方得長大,貧尼願為撫視。”母便其托老尼撫育,長大成人。直至楊忠封了隋公,老尼將來還與楊家。不幾年,楊忠病亡,遂襲了隋公之職,其周主見楊堅相貌魁奇,十分忌他,累次著人相他,相者知他後有大福,俱各為彼周全。楊堅知道後主疑他,遂將一女,黃緣做了太子寵妃,直至周主晏駕,幼主庸懦,他倚仗楊林之力,將太子廢了,竟奪篡了周主江山,故稱國號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