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嘞,前兩個星期,我是焦慮症的驚恐發作,引起的心律失常覺得自己快死了身邊的人好像隨時都要消失了。
有本書說過,人一生會對死亡感到兩次焦慮,一是第一次知道自己會死,二是第一次麵對自己的死亡。
在所有人的生命中,都會產生對於死亡的焦慮,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它被我們選擇性遺忘到了角落裏,再用一層灰布遮住,任他慢慢長大,然後,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去了。偶爾有的人突然麵對死亡的時候會發現,它已經變得如此巨大,巨大到令人窒息,巨大到一瞬間就輕易吞噬掉自我。
我記得我十一歲的時候,參加了三場的葬禮,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世界不是圍著我們轉的,我很小的時候,也有過世界是圍著我轉的想法,長大了嘛,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毫無邏輯的,如果世界真的是圍著我轉的那它又為何存在呢?
如果你們去查查宇宙相關的資料,會發現一件極其密思極恐的事情,人類就像是被困在一座無人的荒島,周圍都是茫茫大海。
很喜歡瑞克與莫蒂裏的一句話,人的出現是沒有目的的,人也不會屬於任何地方,每個人都會死去,來看電視吧。
這是存在主義。
扯遠了……
總之,我會引起死亡焦慮不是平白無故的,就是心髒跳的很快,心裏很恐慌。
之前發的單章,都是我驚恐發作的時候寫的,其實我還寫了好多,隻不過我還是有點理智的,就沒發出來,不然就社會性死亡了……
我昨天去了一家正規的三甲醫院,做了抽血測驗、常規心電圖檢查、3小時視頻腦電檢測還有心身谘詢填表格什麼的。
焦慮症肯定是有的,至於抑鬱症嘛……應該也是有一點的,不過不太嚴重。
得這種病其實也不奇怪,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內向、不愛跟人說話、內心很活潑喜歡隱藏自己的人。
焦慮症,我覺得是因為很久以前發生過的一件對於我來說很大的事情引起的,至今對我仍然有不小的影響,當時受了很大很大的委屈,甚至想過自殺……
是什麼事情就不說了,嗯……個人隱私。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在沒有什麼可焦慮的時候,人們總是試圖焦慮點兒什麼。
我想,大概是最近我過得比較懶散,比以前放鬆了很多,就引起了死亡焦慮症吧。
這兩周我經曆了好幾次的瀕死感,我感覺自己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死,現在也有這種恐慌的感覺,隱隱在作祟。
其實給怕死的人做心理輔導,比給想死的人要難的多,人們總是說活著是多麼多麼美好啊,能見識到怎麼怎麼樣的風景。
可是呢,似乎沒有多少人願意談及死亡這個概念,就像是中國的一個禁忌,跟另一個概念並存,大人們都不會談到。
畢竟這是一個很忌諱的詞嘛。
大人們可以說誰誰誰出車禍去世了,這些我們感受不到的東西,他們從來不會深想死亡意味著什麼。
我想,人類隻是由物質堆積而成的生物,意識也隻是保留在大腦,人一旦死亡意識也就不複存在,沒有靈魂這一說。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猜想,我最近有過一段很強烈的瀕死感,我感覺自己正在麵臨死亡,馬上就要掉入深淵,萬劫不複了。
也許當時相信靈魂轉世這一說,我的瀕死感就不會那麼強烈了,還有來世嘛……
可我根本不相信這種東西。
因為人類的曆史就不是永恒的,宇宙按照科學的推理,最終也會走向滅亡,死了就是死了,這個宇宙從來不是為了人類而創造的,我們的出現就是一個奇跡,不是麼?
好吧好吧,又扯遠了,不過這是我最後一次寫單章了,多說點你們應該不會介意吧。
如上所說,這本書就這樣完結啦。
應該叫斷更太監更合適吧?
嗯……經曆過了那麼強烈的瀕死感,我意識到了時間的寶貴,我們每個人沒有選擇的來到這個世界,又要沒有選擇的離開。
所以我想更加珍視我接下來的時間。
其實正是有了死亡,活著才顯得那麼美好,就像龍族裏麵的上杉繪梨衣,她死了才襯托出了她的美好不是麼?
人嘛,就是這麼奇怪的生物。
不失去就不會對擁有的感到珍惜。
死亡就是這麼一個可怕的怪物,它會帶走你身邊的一切,你擁有的一切,很可怕對吧?每個人都要麵對,注定會發生的。
其實不去深想死亡的後果,每個人都不怕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死亡更像是一種解脫,死了就什麼也感受不到了。
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我真的感受到那強烈的瀕死感,我突然就變得慌張。
你們知道麼,我看落日的夕陽總會在想我還能看幾次這樣的夕陽,我是不是馬上就要死了?那個時候的狀態,更像我小時候。
陰陰沉沉的,不愛說話,別人說什麼我就隻會搖頭還有點頭,一句話也不說。
不是裝高冷啦,我就是真的很害怕跟別人說話,因為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怕說錯什麼話惹別人不開心……
發作的時候,我想著爸媽會死,我就好難過……我想比他們先死,因為我爸媽年紀已經很大啦,都六十歲了。
我是二胎耶,我還沒長大,爸媽就老了,你們知道這種感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