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金牛渡邊遇劫匪(1 / 2)

自黃老莊出來,陸雲心中有事,便連連催促車夫揚鞭趕路。好在他今日特意請張華允了,叫上了劉存善同行。一路行來,劉存善對京都四近風土人物了若指掌,沿途述說,隨手而指:往北遠眺數十裏外是八百諸侯聚會的孟津,那邊山後是夏都舊址,此處是昔日董卓屯兵駐馬處。如此般般,一路走一路說,快到伊河渡口時,竟已是日入時分。

劉存善抬頭,瞧了瞧天上日頭,輕輕叩擊了一下牛車輿板,恭敬朝裏對的陸雲道:“相公爺,都怪小的嘴碎,一路走來嘮嘮叨叨,指指點點的,不想這三月的天,是說暗就暗。我們得緊趕兩步,金牛渡的艄公懶惰,卻不曉得此時收工停渡沒有。”

“卻是怪不得你,若是艄公歸家了,那也無法,就左近尋個邸店,住上一宿,明日早起,再進城也無妨。”陸雲又瞧了瞧四周曠野,道:“隻是不知此處,一個小小荒野渡口,卻叫金牛渡,料來定是頗有講究。”

劉存善微微一笑,他久居京都,見多識廣,當然知道此渡口的來曆,便恭敬地回答道:“相公爺,要說來這金牛渡本叫金牛仙渡,卻有個傳說。”說著話,劉存善替陸雲撐起牛車窗板,指著遠處一大一小兩條河流給陸雲看,“那條大河便是洛水,咱們要渡的這條小河,叫伊河。鄉野傳聞,上古的時候,這伊河北岸有一個耕夫,伊河南岸有婺女,兩人戀慕卻不得相見,天公憐憫,見他二人情真,命耕夫的老牛負耕夫過河,與伊河南岸的婺女相會,所以這才留下了金牛仙渡這樣一個地名。”說完見陸雲聽得出神,便又道:“相公爺,您是讀書人,先賢雲‘天道有公’,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陸雲見他不過一個奴婢,也知道借鄉野傳聞來解說“天道有公”的道理,心中驚奇不已。一想到自己讀的是聖賢書,習的是孔孟道,夫子曾言天道不可得聞,又想到昨夜張華以星宿解說朝政,指明藩王輔政之害,但今日從賈謐處幾乎已經坐實了這個消息,趙王又擺出一副竭力招攬之意……他兜兜轉轉想了整整一圈,也沒理清楚一個頭緒來。

迎著伊河邊清冷的夜風,陸雲悵悵地望著京都方向發呆。天已是麻蒼蒼黑了,陸雲深長歎息一聲,道:“大概這些都是鄉野之人穿鑿附會罷了,若是真有天公,如賈充悖逆弑君之徒得以善終,卻是作何道理?”

劉存善聞言,卻笑道:“賈充也僅是老死床榻而已,善終大概是談不上的。相公爺,您別瞧他賈家族大門盛,到頭來卻是陰盛陽衰。”他先下了馬,再去小心扶著陸雲下車,“今日去許昌宣旨的賈謐,也並非賈家血脈,乃是抱養的外孫子,這難道不算是天公的報應嗎?”

陸雲一想,還真就如他所言,賈充一族,顯赫是顯赫,到頭來竟是無後,如此一說,還隻能算作天道報應了。

二人一邊走一邊說,近了渡口,果然不見艄公渡船。

劉存善瞧了瞧天色,心下計算一刻,道:“相公爺,艄公歸家,渡河不得。不過此處東北二裏,有一個小集鎮,就叫金牛鎮,咱們不如就去到鎮上,尋一家邸店將就一宿,明日進城,您看如何?”

陸雲瞧了瞧天色,此時京都淨街鼓早起,城門已閉,就算是趕到了城下,也入城不得,便無可無不可地說道:“隻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