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是明國的一顆明珠,就立在東海之畔,乃明國與外交流的九港之一。
此地三教九流雲集,番邦異類彙聚,若非有大能者坐鎮,怕是得改旗易幟,在明國土地上另立山頭。
且如今明國正是鼎盛昌明時,那些如狼似虎欺軟怕硬的海外番邦更不敢放肆。
正因此,造就了海城這一海上明珠。
應君自蜀山來,落戶海城林卜區的一座山頭道觀。
此蜀山非川蜀蜀山,而是廬州府的一座山頭,名字就叫蜀山。
蜀山上有一門派,就叫蜀山派,乃采氣煉氣的修行門派,非是養劍煉劍的劍仙門派。
所以近年來明國境內流行的一部仙異蜀山劍俠傳卻與應君的蜀山無甚關係。
應君自蜀山下山也有三個年頭了,其中經曆頗多,一夜也講不完。
所以就挑個重點講,應君下蜀山,誅了仇敵,心願了卻,接了蜀山派的執事職務,落戶海城的這間道觀。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應君下山時,還跟了一頭老驢,老驢如今已被埋在應君後院,它是老死的。
不過老驢在蜀山上有幾個後裔,應君後來托人帶了一個到海城來,所以應君如今出門也不缺代步工具。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應君在道觀前院歎息著。
星光燦爛間,應君正在考慮一件事情,很重要的事。
在大仇得報後,應君有一陣陷入迷茫,於是他就試圖從道經古書中求得一絲安慰,而後翻三教經典,九流雜書,翻閱一遍。
他了悟天地大道,修行上邁過一個大坎,修成天仙。
在這之前,他還隻是位龍虎風雲聚金丹的宗匠人物,可這之間的跨越,仍舊相當於從螻蟻到神龍。
雖然傳說中也有人如這般一夜之間明悟大道,成仙成佛,但那也隻是傳說。
但這一次的修為大進並未讓應君有任何迷茫,因為他已是天仙,知曉自己該當成就天仙。
應君曾經有一大願,他想回他的家鄉,這應該是所有獨在異鄉的人的夢想吧。
而應君就在想自己成就天仙了,可以穿渡宇宙虛空,尋找家鄉。
以前,應君就想著證就元神,然後橫渡宇宙,現在卻是一步到位,直接證得天仙,茫無邊際的宇宙在他麵前也不過一步之遙,幾萬光年的距離也不過幾個眨眼。
隻是,家鄉雖是執念,可腳下這片土地卻也是他的第二家鄉,應君在這生活的歲月更是漫長。
他在第一家鄉隻生活了二十三年,而這第二家鄉卻生活了七十六年。
若非修行後記憶愈發深刻,應君對第一家鄉的記憶怕是都模糊不清了。
所以應君也實難舍棄此地,去漫無邊際的宇宙中用漫漫時光去尋找第一家鄉。
應君在這的家人雖然都死在了那個仇敵手上,但過了這麼久,卻也有不少不是親人勝過親人的朋友,羈絆甚深,如何舍棄。
在好些時日的思量後,應君決定分一縷思念出來,再煉出一縷先天純陽元氣,兩兩相和,化作一道分身,將這道相當於純陽元神的分身送入宇宙中,代他去尋找第一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