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尋的天,這是一座尋的城,這是一條尋的街,街上尋的走著許多的人。尋的人中有尋的商販,尋的人,尋的捕快,尋的乞丐,總之沒有哪裏是不尋的。
這座城和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城一樣,在沿街的,深巷的屋簷下,總是聚集著兩人,他們躺坐,一是乞丐,另一是遊俠。不會有何人會為了某事把目投那裏,盡微微一瞥,是廉價的,是不費的,也不會把心在屋簷下。因屋簷下的他們是尋的,乞丐自不必說,山河換了多少姓氏,人間換了多少麵容,他們是從不會消失的。俠客是值得敬佩的,卻因生在不尋的尋中,也漸漸變得尋了。
在這,男女老幼多少有幾腔熱血,一年四季有幾段肝膽豪腸激蕩心田。評書的大人謂然長歎,這天下究竟是怎了?英傑盡出,是要把千年來的壓抑一朝噴吐。就連八歲的小孩也豪勃發,過十年,天下皆是俠人,會成樣子。
大鬥笠,墨色玄紗,翠衣長劍,是遊俠的裝束。大街上人來人往,需時時注,能避免碩大的鬥笠撞到,把鬥笠掀落。撞到頭不要緊,把鬥笠掀落就是大事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乞丐,對俠客都是極為尊敬的。
十年前,一度銷聲滅跡的庫夷人,一夜間從伯亞的黑森林中似豺狼般衝出,越過草奔未國而來。在寒冬臘月,鎮關的守軍在歡度春節,其樂融融,笙歌豔女,酒佳肴,氣中漂浮著盛的氣。
大未國幾國君勵精圖,唯良是舉,遵外度。自八年前的大烈盛後,是內外數一數二的霸主。又因自國君祈良飽讀詩書、君師李柯的導,深不勤則亡的理。因以祈良為主,朝野上下形成寬裕的的風氣。
國紛紛俯首稱臣,有玄黃大地以的莽上以庫夷人為首的遊牧民族,始終與未國敵視。這也難怪,畢竟幾千年來的宿敵怎可能在一朝一夕間握手言歡,未國的開國國君往洪君在立國之初,力排眾議,停止對莽的進攻,而把全部軍力的成散布在方邊境上,他國難,守邊難。
未國的東臨,外千裏無大國;方天藏高,人跡罕至;有方是一望無際的草,稱為莽。莽,有一大國——深冰國,深冰國疆域萬裏,幅員眾多,其民勇猛好戰,曆國君貪戀未國的沃壤,是界上唯一與未國惡的國家。夾在兩國之家的莽之地,沒有國家,沒有邊境,要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自由出入。
自有媧民後的數千年來,莽之地上騎著馬的夷人時時刻刻進犯玄黃之地,他們沒有國家,也不需要國家,個個部落間因媧民這永恒的同敵人而聯合在一起,一興倶興,一損倶損。在他們大時,疆域便大些;在他們弱小時,疆域便小些。
未朝的前朝是大烈朝,在大烈國的末,庫夷人竟占領了大半玄黃地,在上麵來去自如,大有滅亡媧民的趨勢。大烈國節節戰敗,加上朝廷日益腐敗,徹底失去了民心。
當時還是步兵中將的往洪,一個舉起烈的大旗,地紛紛響應,奉為首領,星星之火已成燎之勢,大烈國的末君主奮興宣布退,把殘破的江山讓給了往洪。後人對奮興君評價極高,都認為是聖人。往洪立未國後,刻伐,戰爭了二十年,終於複失地,把庫夷人趕到莽之地。
初國,年號始,白骨千裏蔽平,無邊土地荒蕪、荊棘成參天大樹,姓是戰前的一半。對於徹底消滅庫夷人實乃心有餘而力不足,國家需要休養生息,經濟需要恢複,便停止進攻,大大加防禦。
未國法律,視育,用行界的賢良。把所有的土地和山林胡澤歸為國家所有,以極低的價格租給人民。沿用烈朝的官吏製度,把腐朽的廢除,把不足的彌補。
頒布地一條法令便是:凡媧民後裔,有私莽民,斬。
宣發的一條聖旨是:凡十歲男丁,不論貧賤,不論男女,充防軍四年。
往烈君死後唯一的遺囑是:凡未朝曆君王,必庫夷之事。
始三年春,往洪下旨,郡縣開立童生學堂,由京都派遣講師,金銀部支付全部費用,若有不從,論罪從嚴。
往洪三年冬,往洪下旨,在京都皇城裏處營設立議政宮,行界選出十餘,天開廳議事。
往洪年冬,往洪下旨,消分封製,留貴族待遇,執政官員由京都派遣。。
往洪年冬,往洪下旨,龍船三艘,自郡起航,與斷絕數年的外諸國立聯,以有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