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時代,十幾年對匈奴的戰爭結束了,天下太平舉朝歡賀。此時的張湯,已因故被貶為樂城縣令。
這一天,滿朝文武齊集未央宮,準備迎接匈奴議和使團的到來。漢武帝俯視群臣,為張湯未能到場深感遺憾。田酚卻認為,張湯被貶樂城是罪有應得,若不是漢武帝天恩,他早就粉身碎骨了。
匈奴使團終於到來,為了表示誠意,還獻上了一枚價值連城的多寶珠。漢武帝則將一些漢朝特產做了回禮,以示永久和睦之意。 就在使團逗留期間,長安城接連突發了幾件舉國震驚的大案。
先是關押朝廷要犯的牢房突然失火,犯人李渾失蹤。而李渾手中掌握著一份關係到大漢朝機密的重要名單,這份名單一旦落到逆黨手中,天下就要大亂。
接著,是回禮給使團的物資突然被盜,議和使團趁亂出城後已不知去向。再就是河南道六百裏加急文書送到,言稱前來議和的匈奴使團剛一入境,就全部被殺死在要塞關口之中,隻有迎護使團的護衛隊隊長燕南飛下落不明。
放下牢房和李渾暫且不說,一支龐大的匪徒隊伍,竟然在朝野眾目睽睽之下,假冒使團混進長安,而且到了朝上議事,這樣的作為也太驚心動魄了。匪徒的氣焰如此囂張,朝廷還有什麼安全可恃。再說真使團,一個一百人的組建,一百零八人的衛隊,竟然全部被害於道,普通的匪幫和馬賊能有這樣的能力嗎?匈奴使團被殺,物資被盜,一旦匈奴可汗得知,剛剛熄滅的兩國戰火必將重燃。
嚴峻的內憂外患令漢武帝憂思如焚,心身憔悴。他一麵緊急布置邊防戰備,在全國範圍內通緝李渾、燕南飛,一麵急調張湯進宮火速破案。
此時的張公正在樂城衙上審斷一民間小案。沒費幾番周折,張公便將殺人後偽造現場的罪犯繩之以法。接到朝廷緊急文書,張公不敢怠慢旋即起程。
深夜,趕路的張公下榻在絳帳館驛。雖然旅途勞頓,可張公想著都城的大案,輾轉徘徊難以入眠。他反複思忖文書提到的每一個情況,倍感案情的重大和形勢的嚴峻。
突然,屋裏的燈莫名其妙地滅了。張公警覺地推窗探視,可是屋裏屋外一切如常,仿佛沒有發生什麼。
然而,當他又將燈點亮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一個身穿皂袍的年輕人坐在桌前靜靜地望著他。 年輕人說話了。他調侃張公說,早就聞聽他斷案如神,今天就是要來見識見識。張公說名利對他來講已然是身外之物,但對方深夜趕來,想必是有要事來談,那他就不妨試一試。
他從對方的衣著、風塵和此來的時間、背景做出推斷,來者不是別人,恰是朝廷正在通緝的逃犯,使團護衛隊長,河北將軍燕南飛。
此一席話說得對方瞠目結舌,因為他正是此人。 燕南飛向張公詳細地講述了使團被殺的經過。講完故事,他交給張公一方匪首用過的絲織手帕,手帕的一角繡著狼首的標識。聽了他的故事,張公隱隱感到這幾個案件之間的某種聯係,但一時還不十分清晰。
當問到他怎麼知道朝廷調自己破案時,燕南飛說是幾天前有人留刀寄柬露給他的。張公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了。
果然,門外傳來一陣糟雜之聲,接著便有禁軍登門宣旨,著張公火速起程刻不容緩。張公簡單收拾了一下,隻得上轎趕路。不料轎子還沒出城,便遭了埋伏。匪徒們圍定轎子,亂劍齊下,誌在必得。但是,張公沒有死,而是燕南飛裂轎飛出,大開了殺戒。
頃刻之間眾匪斃命,無一活口。 根據眼下發生的情況張公料定,對手已在城中各處設下埋伏,不但要殺死他,這回燕南飛恐怕也是在劫難逃。而且他們一旦得手,一個聳人聽聞的故事就會產生。那就是燕南飛率歹徒矯詔殺死辦案大臣張湯,後因內哄或遇仇家襲擊身亡。
於是,匈奴使團被殺案設案的第一號通緝犯與辦案大臣同歸於盡,再沒有人證、物證可資調查,此案即成懸案,就是旁人想查,也無從下手了。
兩人正說著,隱隱聽到有腳步嘈雜之聲自遠而近,想跑已經來不及。來的一群人是匪徒援兵,但他們看到的隻是同夥的屍體,別的什麼也沒發現。張公和燕南飛靠混在屍體中詐死,躲過了這危險的一劫。出於安全的考慮和案情的凶險複雜,張公決定就此遁跡官道,微服進長安。
絳帳加急文書不日抵達朝上,稱張公所住館驛昨夜突遭蒙麵刺客襲擊,隨從衛士死傷二十多名,辦案大臣張湯失蹤。
漢武帝聽罷奏報驚得連退三步,險些暈倒。這樣的打擊,真令他有些挺不住了。 絳帳行動的頭目金狼帶人回到匪巢,見到匪首花千骨。
花千骨破口大罵,訓斥他沒殺死張湯,更不該回去襲擊館驛,向張公暴露了過多的行藏。好在李渾的名單已經到手,她倍感滿意,對金狼的處罰也就免了。她下令所有人撤回長安,就此偃旗息鼓,銷聲匿跡,等待時機的到來。
微服進長安的張湯沒有先去麵聖,而是悄悄地對幾處案發現場進行了一番仔細的暗查。
他首先得到一個結論,即接連發生的幾個案件係一夥人所為,可以眾案歸一。那麼,罪犯作案的目的是什麼呢?經過反複的訪查和思考,一個假設漸漸得到證實。那就是,罪犯殺害使團是為了假冒使團混進長安,然後攻擊牢房。
攻擊牢房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劫走牢房中的犯人。一旦牢房案發城門四閉,最可能逃過搜查並安全出城的渠道是使團和回禮的車隊。
於是他們又劫了車隊,假冒使團之名逃逸出城了。這個案子做得真可謂構思嚴謹天衣無縫。那麼,他們劫走的犯人是誰?劫持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破案的突破點應該放在哪兒呢?張公不斷地思考著。漢武帝被案件搞得疲憊不堪,決定去寺廟進香,以稍事寬解自己快被繃斷的神經。張公利用這個機會秘密晉見了他,從他的口中得知牢房關押的神秘犯人名叫李渾,他手上握有一份陛下視為心腹大患的逆黨名單。
看來,此案的背景真是太大了。漢武帝聽罷張公的密奏做了三項決定。第一,立即召回已經出征禦敵的飛將軍李廣,與匈奴開戰一事容當後議。第二,恢複張湯吏部職加刑部使,即日代行便宜行事。第三,撤銷對河北將軍燕南飛的通緝,令各地銷毀海捕文書。
河北道河流村,隻因官府貪扣朝廷下發的救災撫慰款還濫捕舉告之人,村民們忍無可忍砸獄鬧事,致使官府要犯張小二臨刑脫逃。這讓縣官魏延好不著惱,他下令不惜任何代價,絕不能放過張小二。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張公人馬到了河北道沒有進城,隻是向河北道刺使金品章宣讀了一番聖旨,就轉道河北了,搞得金品章一頭霧水。禁軍將軍莫狼問張公怎麼回事?張公告訴他,他從絳帳襲擊旅館的匪徒口音和張小二被抓的地方都是河北道這點判斷,河北道一定與此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像這樣的無頭案不到河北道看來是沒法破的。
河北,是偵破此案的突破口。所謂去河南祭掃,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轉移對手視線罷了。 魏延抓不到張小二,也抓不到砸獄造反的青壯村民,暴怒之下將河流樹村裏跑不動的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抓起來綁在刑台上,貼出告示,要挾村民前來自首。
否則,就要殺掉他們的親人。張公看不過眼,欲行幹預,莫狼勸他稍安勿燥,說這等小事不能勞他操心,應以朝廷的案子為重。張公道:什麼小事?民生之事乃是朝廷第一大事。我現在已被密封為河北都督,怎能袖手旁觀!但出於對全局的考慮,他還是暫且忍下了這口氣,決定進一步在民間暗訪,更充分地掌握情況和證據。 張公來到河北的情報很快就到了魏延之手。
這令他驚恐萬分,一麵弄虛作假遮掩劣跡,一麵四處打探張公的形跡。
同時,暗中加強了對張小二的搜捕和追殺。 追剿張小二的殺手出場了,他叫殺破狼,他同張小二的較量的確是兩個武林高手之間的較量。張小二憑著絕世武功與他拚了個平手,但還是中了殺破狼的殺拳。亡命山林後,他身中的傷勢很快發起來,終於令他倒在路旁,為獵戶李大由發現,背回家中。
河北民情的紛亂擾攘,令張公和莫狼深有感觸,他們決定繼續在民間暗訪,順便了解社會現狀和百姓疾苦。在山裏他們碰到了獵戶李大由,從他家裏無意中救下了傷勢嚴重的逃犯張小二。 經過深入走訪聆聽附近百姓反映,張公了解到除了撫慰款和強占民田的事,附近的山林也被官府無故封了,不許任何人等入內。
封山給當地百姓的生計帶來很多困難,可官府卻對此熟視無睹。這是為什麼呢?隨著與李大由的接觸,他們得知了又一個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距此十裏地的鄭家莊,出現一個鬼鎮,白天臭無人跡破敗荒涼,晚上卻熱鬧非凡家家燈火。不少好奇的年輕人前去搜幽探險,但所有前去之人,沒有一個回來過,他們全部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