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鋤禾日當午(1 / 2)

到了皇宮,因為三人都是勳貴子弟,直接被迎到了承慶殿外。

一個小黃門進入內裏通報,他們則在殿外等候。

“你們是誰家的子侄?”

語氣似是成年人,隻是聲音明顯是稚子。

易軒抬頭一看樂了,隻見一個穿著黃色寬袖和袍的小屁孩,正一臉嚴肅的看著他們。

“你又是誰家的子侄?”

“大膽,現在是孤在問你。”

得,小屁孩一句話,易軒就明白身份了,太子李承乾,就是長大後跛腳、好男風,最終造反被殺的貨,這種人還是離遠點好。

“好吧,我承認,你蛋大好吧,至於我是誰,這是個秘密。”

看著小屁孩因憤怒脹紅的臉,他覺得挺好玩。

“來人啊,給我拿下…”

“皇上口諭,宣易軒覲見。”

他經過李承乾麵前時,還故意低頭藐了一眼,把小家夥差點氣得撅過去。

李二正在用膳,抬頭看他一眼,笑笑再次開始進食,連客氣一下的意思都沒有。

他覺得失算了,應該午飯後再來,剛剛在外麵站了半個小時,現在還不知道站多久,感覺餓得厲害。

“那個皇上,我來得急,還沒用飯。”

他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並不是因為對方的身份,而是他覺得要吃的本身就是挺不好意思的一件事情。

李二明顯愣了下,下一秒臉色脹紅,似是被嗆了般,劇烈咳嗽,咳嗽一停,哈哈大笑聲來。

“來人,給易軒上一份午餐。”

唐時吃飯延續漢時,采取分餐製,所以每人基本都是一小幾,內侍給易軒麵前放了個小幾,不一會端上吃食。

易軒嚐了一下,味道也就那樣,不過現在十幾歲的身體受不得餓,所以一陣狼吞虎咽。

吃完後,李二一揮手,內侍也給他上了杯茶。

“你求見朕所為何事?”

“陛下,國朝目前最缺的是什麼?”

易軒不習慣跪坐,就盤腿坐在墊子上,後背靠關大殿的盤龍柱。

“當然是糧食。”

李二有些沒好氣的道,雖然獲得了易軒的十幾萬斤糧,但相對整個國朝來講,那點糧依然是杯水車薪。

“陛下,國朝穩定的基礎是百姓,百姓穩定的基礎是什麼?”

這次李二並沒有一口答複,而是思考了片刻。

“依然是糧食。”

他差點說出回答正確,還好及時咽了下去。

“衣食住行,食為先。”

“你到底想說什麼?”

李二有些不耐煩,與人談話,哪些不是自己為主導,這次怎麼變成了別人問自己答。

“陛下,君子六藝中,為什麼沒有農?因為儒家根本上,是看不起農人,但國朝卻需要這些人,這是不是有些矛盾?”

見李二陷入沉思,易軒坐得有些久,腿麻了,將兩腿從小幾底下伸直才好受些。

“依我看來,君子六藝,種田為先。陛下將百姓看得重,這是百姓的福分,卻不想想,為何優秀的人才不是在仕林,就是在朝堂?”

李二笑了起來,用玩味的口吻說道:

“依你所說,人才就應該去種地?”

“陛下,我這段時間接角農人較多,聽得也多,昨晚有所感,寫了一首詩。”

李二自稱學問大家,聽說易軒做了詩,頓時來了興趣,笑道:

“念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現在還沒出世呢,這首詩說是自己寫的,沒毛病。

李二一下子站起,臉上皆是震驚之色。

“此詩何名?”

李二咬牙切齒,如果易軒名字取得不好,他肯定會發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