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4年,大唐中和四年,大齊金統五年,六月十五。
閃電、炸雷、瓢潑大雨,起向大地砸來,黃巢帶領義軍在雨中艱難跋涉著。滂沱大雨,山洪暴發,衝垮了汴河的堤壩,洪水漫天蓋地撲來,站立不穩的兵士呼叫著被衝走。裝輜重糧草的馬車被衝翻。輛馬車在水中搖擺,幾個衛士死死的拉住馬車,不讓車子被洪水衝走。
大齊皇帝黃巢站在泥水裏,伸手去拉困在車中的妻子。她處於重病之中,無力地向他們擺擺手,呻吟著說:“別管我了,我不行了。快去看看浩兒……”說著,股大水衝來,馬車打著滾淹沒在水中。
“皇後!”
“娘娘!”
黃巢和身邊衛士的呼叫聲很快被洪水的咆哮淹沒。
第二天,天剛亮,黃巢帶著殘存的兩百多名宮廷禁衛找到黃存、黃揆等將領,大家分頭清點兵馬,幸存者已不足萬人。麵對經過夜折騰凍得渾身發抖的兵士,大家沒了主張,都用眼光盯著黃巢。
黃巢長歎聲說:“天滅我也!事已至此,眾兄弟願走的,走;不願走的,隨我去冤句再作商議。願走,願留,都快,要趕在敵人追來以前離開這裏。”
不到個時辰,去留的人清點下來,各有半數。要走的人陸續向黃巢跪下,流淚告別;留下的人則重新編隊,黃巢下令隊伍向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前進。綿綿細雨中,隊伍已經開拔,黃巢仍駐足岸邊,望著滔滔東流的汴河水,忍不住熱淚奪眶而出。
“是黃總管!”有人喊道。
淚眼蒙矓中,他看到遠處有兩個人影跑過來,擦幹淚水看,頓時又驚又喜,原來是貼身太監黃欽拉著黃浩追上來了。黃欽拉著黃浩跑到黃巢麵前,喘著氣說:“陛下!奴婢可算找到您了。我從汴州城逃出,順汴河岸朝這邊跑,見岸邊有個小孩在水中掙紮,我拉起來看,原來是太子……”
大將軍黃存說:“黃欽,你真立大功了,皇上正為太子的下落著急呢!”
黃巢激動地摟過黃浩說:“太好了!總算蒼天有眼呀!浩兒,你還好吧?”
“你……你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裏?”黃浩說出來的話,讓大家大吃驚。
黃巢急道:“浩兒,你怎麼了?朕是你爹啊!你不認得爹爹了嗎?”
“朕?你是皇上!是我爹麼?那……我又是誰?”
眾人頓時愣住了,呆呆的看著狼狽不堪的太子殿下。黃浩片茫然,有些呆滯的看著眼前這個模樣古怪的男人,又看著旁邊圍著這些奇怪的人,時間不知從何說起。沒有人注意到他還背著個綠色的雙肩包,上麵還有個“李寧”的標誌。
眾人盡皆默然無語。
“陛下!”黃欽勸道:“先別問了。我見到太子時,他呆呆的坐在水邊。連……奴婢都不認識了。怕是落水受了驚,現在情況緊急,咱們還是撤吧……”
“說的對!”黃巢知道現在刻不容緩,也顧不上多問,馬上命令:“黃欽,你看好太子跟在朕身邊。黃存,你帶領本部人馬斷後。弟兄們!我們走。”
“是!”黃存和黃欽齊聲應諾。
黃巢領兵回到冤句老家,母親早已病故,父親因受他的連累,被朝廷殺害。他收拾了父親屍骨,埋於祖墳,隆重祭奠後,把剩下的五千義軍帶至泰山腳下,以躲避官兵的追剿。泰山腳下的每道路口上,都貼有緝拿黃巢的布告,上麵畫了黃巢的像,寫有懸賞十萬白銀和封賞高官厚爵的大字。
黃存見了命部下撕去,黃巢製止說:“讓它貼著,別撕。”
他指著張被風吹得快要掉的布告,命令士兵:“把它貼好,別讓風吹掉了。”大家都奇異地看著他。黃巢沒有解釋。他把大家帶到泰山書院,這裏是他少年時讀書的地方。走進那間熟悉的課堂,找著他當年坐的那書桌坐下,然後指點著說:“黃存、黃揆、黃欽,你們都按原來的位子坐下。還有浩兒,你也都找個位子坐下。”
大家坐好後,黃巢說了:“當年,我們黃氏兄弟,還有朱溫,就是在這個講堂裏縱議天下,抨擊朝政,最後決定舉義旗造反的。算來,至今剛剛十年。前麵,由攻下曹州到攻下長安,花了整整六年;而從大齊建朝到今天,才僅僅四年。六年打下的江山隻坐了四年就敗落如此,痛心啦!古語說,君不肖,則國危。朕為朝之君,自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究竟什麼責任?朕想弄清楚。這路上,朕也聽到不少議論,有的說朕殺人多了,‘黃巢殺人八百萬’;有的說朕殺人少了,‘逢儒則肉,師必覆’,不僅不準殺讀書人,其他人也禁妄殺;有的說我沒有乘勝揮師追殲僖宗,留下後患;有的說我獎罰不明朝綱紊亂……什麼樣的說法都有,朕都覺著有理。可是啊!最後能觸動朕的,是這路上朕的親眼所見。大家還記得這次撤出長安時的情形吧!沿途經過商州、蔡州、陳州等地時,饑民把草根樹皮吃完了,隻得用石碓碎人骨而食……”
說到此,黃巢難受至極,“那些百姓都是我大齊的子民,他們成千累萬的餓死,作為大齊皇帝,朕羞愧難當,罪責難逃哇!”聽得黃存、黃揆、黃欽等個個低下了頭。
黃巢接著又說:“朕自認是個讀書人,記得當年就在這兒,朕從師讀聖賢書,與同窗議論治國平天下,什麼‘人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什麼‘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言猶在耳,怎麼旦坐上那把椅子就什麼都記不起了……唉!可惜呀!要是再給我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