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根本燃不起來(1 / 2)

少時,六耳獼猴等人也趕過來,見到眼前一片宏偉之景,自也咂舌不已。

唐三藏說道:“這裏香火鼎盛,想必定有高僧定居,我等且去拜訪借宿一宿。”

唐三藏將手中九環錫杖遞給悟命和尚,又整理著裝,打算前去問訊,那門中卻走出幾個知客小僧。

雙方問過禮,那知客小僧就詢問道:“不知長老是從何處而來,要往何處而去?”

唐三藏道:“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受唐王旨意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到此天色已晚,欲借上刹一宵。”

知客小僧說道:“既是東土大唐來的高僧,快請裏坐!”

唐三藏倒也習慣,便就名兩個弟子提了行李、牽馬進來。

哪曾料到知客僧看到六耳獼猴相貌竟有些害怕,他縮了縮身體,悄悄詢問唐三藏道:“那是個什麼東西?”

唐三藏說道:“他非是什麼東西,乃是我的徒弟,你休要如此說他,被他聽到又要撒潑。”

知客小僧打了個寒噤,吮吸這著指頭說道:“似這般一個醜頭怪腦六隻耳朵的,分明便是怪物,怎好招他做徒弟?”

三藏道:“你看不出來哩,他醜自醜,卻也甚是有用。”

他兩個雖說的聲小,但六耳獼猴何等聽力,自然聽得一絲不落,他麵無表情,心中卻在冷笑:“好和尚,好和尚!”

孫悟空看看六耳獼猴,又看看小和尚,隻得搖搖頭,他早知世人皆重麵相,便使了個“見知障”的法術。

此時此刻,在唐三藏等人眼中他還是那個美猴王,但在知客小僧眼中卻是個平平無奇的“行者”。

再說唐三藏跟著僧人進了寺院,正就看到“觀音禪院”四個大字,頓時大為欣喜,說道:“弟子屢次得受菩薩恩惠,未曾當麵拜謝,今日裏正好遇見禪院,也是天意如此,正該在此謝過菩薩。”

知客僧雖然心有疑惑,卻也命人打開人開了殿門,請三藏朝拜。

那悟命暫且將行李放在一旁,六耳獼猴則拴了馬,然後一同跟三藏上殿。

唐三藏既見得菩薩金麵,便即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著金象行叩拜大禮。

悟命和尚亦隨師父叩拜,念誦經文。

有和尚見三藏拜的虔誠,便就去一旁打鼓,六耳獼猴見此,四下看看,就一個縱身去了旁邊撞鍾。

唐三藏俯伏於台前,傾心禱祝,悟命和尚便也在一旁暗暗念誦。

一番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六耳獼猴忙也便停了鍾。

原來這六耳早看過西遊記,知道再撞將下去,必定會遭師父斥責,他自不去觸那黴頭。

少時,有禪院院主請了唐三藏前去奉茶,六耳獼猴與悟命和尚自然跟著。

院長方才獻過茶,正欲為一行人安排住所。

當時有兩個小童攙扶個老和尚過來,院主忙去迎接說道:“師祖,您怎地親自來了?”

孫悟空在一旁觀測那老和尚,卻見他頭戴一頂毗盧方帽,上麵鑲嵌著貓睛石般的寶珠,他身上穿著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人眼睛。

腳踏的一雙僧鞋上攢有八般寶物,便連那一根拄杖上也嵌著各色寶石,如同天間繁星。

他滿麵皺痕,不知歲月,半眯眼睛,卻似狐狸閉目。

孫悟空以望起之法觀之,倒也能看到老和尚身上些許佛光,然而佛光之中又有雜物,似濁似渾,隱約間彙成一隻黑熊。

“怪不得這土財主似的的老和尚能活如此歲數,原來是得了黑風怪的好處。”孫悟空一看之下,自然明白那老和尚並非真正修行之人,他所以能活如此歲數,皆因為黑熊精給了好處。

至於什麼好處,那便無非是些金丹靈酒之類,妖靈修煉之法。

再說那唐三藏見老和尚這模樣,忙便起身施禮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那老和尚也還了禮,又各自敘坐。

隻聽得老僧說道:“方才聽到是有東土唐朝來的老爺,我這才出來奉見。”

唐三藏回道:“未得允諾,輕造寶山,實在怠慢,恕罪恕罪!”

老僧說道:“哪裏哪裏,我這居處本不足道,能奉迎唐朝來的師傅實在三生有幸,那童兒還不請那上茶,怠慢了貴客!”

唐三藏忙是說道:“哪裏哪裏,方才院主也曾奉過茶了。”

老僧笑道:“我這茶卻與先前不同,還請高僧評鑒。”

說罷,就有一個小幸童,拿出了一個羊脂玉的盤兒,盤上托著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

又有另一個童子,雙手提了一把白銅壺兒,他走上前去,為三個茶盅裏填滿香茶。

唐三藏見那茶水溫潤,也自誇讚不盡:“果真好器件,真是美食美器!”

那老僧雖然心中得意,卻裝作惶恐的模樣,說道:“汙眼汙眼,想來老爺來自天朝上國,廣覽天下奇珍,似這般器具,如何入得眼中?卻不知老爺可有甚麼寶貝,也好讓老僧長長見識?”

唐三藏搖搖頭,說道:“說來可憐,我那東土,哪有什麼寶貝,便真個有,可惜貧僧長途跋涉,愈經萬裏,如何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