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取自“黃帝之山”之意。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大氣恢宏,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萬般奇觀融為一體。
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雁蕩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涼。”
作為為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
讚歎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又留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鬆,無鬆不奇。
自然景觀奇特,文化底蘊深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仙丹,更是給黃山增添了一抹無形之中神秘的色彩。
所以黃山非但以景取勝,還是幾千年來道家仙士的常遊之所。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夢幻如仙境,雙橋可上天,群峰浮霧裏,百獸藏雲端。”
李白曾在《送溫外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詠:“黃山四千仞,二蓮峰。丹崖夾石柱,金芙蓉。
伊昔頂,下窺天目鬆。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傳說,古時有人道行圓滿,在此羽化登仙,飛升而去,前往那更浩瀚的萬千世界。
……
黃山一角
一位翩翩少年,站立於此。
少年明眸皓齒,談吐不凡,一襲輕衣,風流婉轉。
凝雪,一個會讓人誤以為是女人的名字。
曾經也因為這個名字,在凝雪上初中的時候被許多同學嘲笑。
他也曾經回到家,表達了自己對母親不滿。
自己身為堂堂的八尺男兒,不求建功立業,征戰沙場,也望曠達樂還,瀟然一生。
但為何取如此名字,這讓凝雪難以理解,心中也生出了些許不滿的氣憤。
也曾經去和母親理論,凝雪依稀的記得那時,母親對他說的話
“你現在還太小了,以後你會知道的...”
當時的自己有些不理解,取個名字,還有什麼難言之隱,無法訴說的真相?
隨著時光的飛逝,滄海的變化,日星隱曜,朝暉夕陰。
現如今的自己已經高三畢業,心智已經極為成熟,當初的事情,凝雪早已略見淡忘。
當凝雪快快樂樂,喜悅高興地回到家中,在一天的晚上,母親告訴自己一個讓自己震驚的事,一個令他難忘今生的事。
凝雪清楚的記得,母親俯身輕輕的用手摸著他的頭,麵色慈祥。
話語之中有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操勞與疲倦,白發如絲,目光如水。
“孩子,其實我不是你真正的母親。”
母親柔和說著,眼眸中隱約有淚水在眼眶打轉,褶皺的皮膚襯托那蒼老的容顏,那是歲月留下的點點痕跡。
“當初是我和你父親在黃山上發現了在繈褓中的你,你的名字,便是我們剛發現你時,你的脖子上便掛了一個月形吊墜
上麵刻了一個雪字,我和你父親一生無子,尋求未果之後,我和你父親收養了你,而你也繼承了你父親的姓氏。”
母親她,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
她靜靜的看著凝雪,眼中的慈祥之色濃鬱言表,對於這個她養了近乎十八九年的孩子。
她早已當成親生兒子看待,凝雪從小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她都牢記在心,她很愛凝雪。
凝雪感受母親手上的厚繭在自己的頭上摩挲,厚繭傳來的粗糙感,心中一時之間苦澀湧上心頭。
現實的經曆,這些年的生活,歲月的更迭,大江東去的流逝!
讓凝雪的內心,有著不屬於這個年紀濃鬱,無法釋懷的悲傷。
但當聽到母親說的話,凝雪卻早已沒有之前的那般不解與疑惑,他早已看開這一切,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又或者自己真正的長大了一樣,能夠接受這種現實,眼神並沒有太大的波瀾,神色平淡。
初中三年之後又三年後,凝雪早已懂得了許多事情,他的父親在他剛上高中時,便已去世。
凝雪清楚地記得,為了這個窮困而溫馨的小家父母付出了什麼。
父愛,沒有母愛般的細膩,話語雖無言表,但愛體現在沉默寡言與事實行動當中。
姓什麼,凝雪早已不在乎,叫什麼,他也早已不放在心上!
凝雪不清楚為何親生母親要拋棄他,可能有難以言表的苦衷,又或者無法訴說的痛楚,但這早已不重要,一切都煙消雲散,夢幻泡影。
這一刻,凝雪隻知道
“生而未養,斷指可還。生而養之,斷頭可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