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20日傍晚,經曆十個小時的跋山涉水之後,方行抵達龍山小學。
方行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他來自二十多年後,是一名公務員兼非著名網文寫手,不知怎麼的,忽然趕上重生穿越潮流,來到這個世界,成為他的三叔,也就是這具身體的主人,方學思。
方學思今年17,剛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被分配到龍山小學。
中等師範學校簡稱中師,是八九十年代的特色,改革開放之初,初中畢業上中師,是不少優秀學生的選擇,而隻有成績優異者才能考入中師,中師學生學習非常紮實,可以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基礎教育領域大放異彩。
中師生畢業後分配工作,最好的分配到市區的小學,其次是在城鎮,下來就是農村,方學思這種分配到山區農村的,應該是最差的。
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什麼人。
渭川縣最落後的鄉鎮是長寧鄉,從縣城汽車站到鄉駐地寧山村,一路進山鑽山溝,乘車五小時才抵達,而龍山村是長寧鄉最偏遠的山村,從寧山村到龍山村,一路上山走山路,步行五小時。
今天早上,方行天不亮就出發,一整天都沒休息,也隻是太陽落山前,才抵達目的地。
這一路實在是太遠了。
他是農村人,但好歹家在鎮子邊上,而且還在地勢平坦的河川,南邊是渭河北邊是316國道和隴海線,交通不是一般的便利,哪像這裏,十足的大山深處,進來了走不出去的那種,蒼涼的讓人絕望。
方行站在校門口,放下行李,喘著粗氣,打量著龍山小學。
龍山小學不大,占地麵積三畝多,其中操場占了八成,學校就三座土房子,坐北朝南兩小一大的格局,連院牆都沒有,就這麼直溜溜的敞開著,校門也極為破爛,教室前的操場光禿禿的,隻有一根五米長的旗杆矗立著,倒是旗杆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我去,這不是驢得水裏麵的三民小學麼?”
正當方行打量學校時,有個人掀開門簾,從一間土屋出來,這人頭發花白,地中海造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粗布麻衣,人頗為清瘦,個子也不高,略有些佝僂,眼睛卻很亮,一眼就看到門外的方行,刹那疑惑之後,想到什麼,瞬間臉上一喜,忙不迭跑過來,老早伸出手握過去:“你好,你好,你就是新來的方老師吧?我是龍山小學的校長,周文正。”
周文正?
這個名字真夠厲害的,曾國藩死後才得到這麼一個美諡,不知道眼前這位校長何德何能,敢取名叫文正?就不怕壓不住?
方行皺眉,眼前這位校長,看起來就是一個老農民,一點也不像知識分子,身上更沒有一校之長的半點氣勢,他心中疑惑,麵上卻不動聲色,連忙問好:“校長,您好,我就是方學思。”
終於有新老師過來了,周老頭心裏美滋滋:“小方啊,我這麼稱呼你,你不介意吧?”
你都這樣叫了,還問我意見?方行腹誹著,麵上卻搖頭:“沒事。”
周老頭笑容更甚:“小方啊,你終於來了,明天就要開學了,我還怕你不能來了呢,走吧,我帶你進去,跟你介紹下,這就是咱們學校,一間教室,一間廚房,一間辦公室兼宿舍,你今晚就住辦公室。”
盡管知道龍山小學條件很差,但方行還是很吃驚,他跟在身後,背著行囊,打量學校:“校長,學校有多少個學生,幾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