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船隊在運河裏一路暢行無阻,沿途所有的碼頭、河汊、水渠等緊要地方,都釘子似的站滿了兵士,一個閑雜人等的影子也看不見。
經過了楊柳青、河西驛、漷縣、張家灣等十幾處碼頭,船隊終於在戌初時分抵達了通州潞河驛。
天色已經黑定,潞河驛碼頭上卻是燈火通明,亮如白晝,黑壓壓的站滿了人。
因為班第昨晚連夜派快馬向京中傳回了消息,弘晝一大早便命禮部擬出了潞河驛迎駕的一應儀節。
下令所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全部於申正之前趕往通州潞河驛迎接聖駕。
幾百名宗室及官員已經眼巴巴的在碼頭上等候了一個半時辰。
雖然太陽早已經落山,但悶熱卻沒有減去多少,被烈日炙烤了一天的碼頭還在向上升騰著熱浪。
很多人已經疲憊不堪,無精打采了。
有的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閑天;有的已經站得腰酸腿疼,來回踱著步子舒緩著;有人遠離了燈光,在暗處找棵大樹倚了,半眯著眼昏昏欲睡。
這時,一條小船飛快的向碼頭駛過來,還沒靠岸,船上的兵丁已經迫不及待的喊出來:“稟王爺!各位大人!禦舟過來了!”
人聲嘈雜的碼頭上,這一嗓子喊的聲音並不顯得很大,卻仿佛一聲驚雷,立時震得所有人身上一凜。
言語交談聲立即停止,昏昏欲睡的也馬上來了精神,一眾人急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一陣短暫的“窸窸窣窣”之聲過後,幾百個官員俱都齊齊整整的站定了,偌大的碼頭上頓時鴉雀無聲,一聲痰咳不聞。
這陣仗可比在天津碼頭下船時大多了,船停靠穩了,搭好了船跳,船上的人還沒邁步下船,禮部的吏員已經快步走了上來。
依照禮法擬定的儀節是上報和親王爺核準了的,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
在船上船下幾十個禮部吏員的引導指揮下,鼓樂齊鳴的同時,禦舟及十幾條大船上的太監、侍衛、兵丁依次下了船,編入碼頭上已經排列好的儀仗隊伍之中。
等這一切都安排妥當,乾隆才麵帶微笑,氣度雍容的緩步走下船來。
“跪!”隨著司禮官一聲令下,宗室這邊由履親王允祹率領,官員這邊是張廷玉領班,馬蹄袖打得“啪啪”作響,“呼”的一聲齊整整的跪了下來。
“臣等恭迎聖駕回京!恭賀皇上馬到功成!恭賀大清開疆拓土!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整齊劃一的聲音響徹夜空。
乾隆筆直的站定了,右手虛抬了一下,溫聲道:“都起來吧!”
“謝皇上!”
“大熱的天兒,大家也都勞乏了。幾位王叔和衡臣老相也都來了,時候不早了,就不一一的與你們寒暄了。”
“這裏有能經常見麵的自不必多說,不常見麵的,有什麼事情讓和親王代奏進來,或者遞牌子進來說話。”
“諸臣工明日還要照常辦差,不要在這裏多耽擱,班第與軍機上的人把隨船回來的一應人員物事都安置好,其餘的人隨朕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