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烽煙再起(2 / 2)

“皇上,”鄂爾泰說道:“奴才下去就和部裏議一下,估計這事情,沒有幾百萬兩銀子辦不下來。好在苗疆平定,國內再無戰事,用不了幾年,也就鬆緩過來了。”

乾隆看了他一眼,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然後才幽幽的說道:“西南沒了戰事,國家卻還沒有太平,戰事嘛,說有立時就有。”

皇上這話,把大家都說得驚愣了,不解的看著他,見沒有下文,允祿忍不住問道:“皇上,莫非是準噶爾又興兵進犯了?”

“那倒沒有。”

“那是何處還有戰事?”

“東邊,朝鮮!”乾隆幹脆的答道。

“朝鮮?”弘晝眼下分管著兵部,他驚詫,怎麼朝鮮進犯這麼大的事,自己竟會毫不知情?他問道:“皇上,難道朝鮮興兵進犯了?”

“沒有。”乾隆依舊語氣平淡。

“皇上,”張廷玉問道:“莫非是朝鮮有了不臣之舉。”

“眼下也沒有。”

“那不知皇上所言朝鮮戰事,是何所指?”

“興兵,伐他!”這次乾隆說得更幹脆。

“皇上”,允祿也忍不住了,“朝鮮國既沒有興兵進犯,也無不臣之舉,年年朝貢,從未疏漏,不知皇上何故要伐朝鮮?”

“十六叔,”乾隆對允祿,也是對眾人說:“往遠了說,太宗天聰元年,因朝鮮助前明兵馬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擾我地方,太宗皇帝一征朝鮮,阿敏率部攻占安州、平壤,朝鮮仁主李倧逃往江華島,遣使求和,承諾結盟、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約為兄弟之國,太宗皇帝撤兵。然而,太宗崇德元年,太宗皇帝由汗改稱皇帝,正式立國號為大清。朝鮮臣僚群情洶洶,罵聲一片,李倧拒不接見我大清使團,不接我大清國書,我使團離開漢城,沿途百姓塞路,頑童擲瓦礫以辱之。太宗皇帝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拒不下拜。太宗皇帝憤而率十萬大軍親征朝鮮,僅十二日便抵王京城下,進而攻占江華島,俘朝鮮王妃、王子、宗室七十六人。李倧率群臣徒步出城,至我大軍大營拜見太宗皇帝,伏地請罪,太宗皇帝仁德如天,降旨赦之。重又築壇盟誓,朝鮮奉我大清為正朔,並送質子二人。”

“再往近了說,我大清入主中原九十餘年,朝鮮上下在葬禮和祭祀中,竟一直用著前明年號。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朝鮮舉行了一場盛大祭祀,祭的竟是已經死了六十年的崇禎,祭文的開篇便是: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庚子朔十九日戊午,朝鮮國王臣李焞,敢昭告於大明毅宗烈皇帝……”

“聽聽,崇禎七十七年!到現在,怕是要崇禎一百多年了吧,這樣的年號亙古未有,聞所未聞!似這等陽奉陰違、背信棄義、首鼠兩端之國,難道不該攻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