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7月13日,建文4年夏六月乙醜晨,烏雲密布。
一陣急促雜亂的腳步由遠而近傳來。吳亮衝向大殿,沒有注意腳下的門檻,一個軲轆滾了進去。用變了調聲音的大呼:“皇爺,曹國公李景隆,穀王朱橞打開金川門,投降燕王,燕軍已入城,圍住皇城了!”
“狗才,爾安敢,安敢汙我大臣。”朱允文勃然大怒,他不敢相信李景隆能背叛自己。
雖然李景隆一敗再敗,白河溝之役更是丟光了朝廷最後的幾十萬機動兵力,使靖難雙方攻守異位。朱棣圍攻南京,他又命李景隆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正是這次出使,才使他和朱棣達成了秘密投降協議,導致了金川門失手守。
李景隆如此廢物,如此的三番五次失敗,建文卻依然頑固的無條件的信任他,這種精奇的思路叫讓人無法理解,可能朱允炆的腦回路真的與眾不同吧。
吳亮絕望地說:“皇爺!千真萬確呀。”
聽聞噩耗,馬皇後也帶著7歲的太子朱文奎匆匆趕來。
“吾愧對高祖,愧對先皇,吾要死社稷,決不可落入燕王之手。”朱允炆揮舞著手中的劍。氣憤,無力,後悔,恐慌的表情顯露無疑。
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被趕了出去。
”陛下,你不能棄累呀!奎兒......,朱棣一定不會放過他的,你一定想辦法帶奎兒逃出去......。”馬皇後哀求道。
“妾絕不成為陛下的拖累.......。”馬皇後突然拔出玉簪插入咽喉。
一股殷紅鮮血汩汩而出,已然氣絕身亡。
建文睚眥欲裂,小文奎也是嚇著了,激憤之下,父子倆雙眼一翻,都暈了過去。
殿外,醞釀已久的暴雨開始發作,雷聲隆隆,突然,一道閃電擊穿窗欞,鑽入父子兩個的身體......。
2019年7月13日,南京故宮博物院。朱韻文帶著兒子朱奎正在參觀明朝皇宮。
朱奎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畢業典禮結束後,父子兩人駕車回家途徑南京,想看看老祖宗生活過的地方。
為什麼是“老祖宗”呢?是由於朱韻文老家的村子的人幾乎都姓“朱”,據族裏的老人講,他們是明朝建文帝小兒子朱文圭的後裔,靖難之後朱允炆,朱文奎不知所蹤。兩歲的建文幼子朱文圭被圈養在鳳陽,史稱建庶人。五十多年後才被放出來,安置在這個偏僻的村子裏。
朱韻文自己也不簡單,同濟大學建築係畢業後進入一家國際工程承包公司,後來下海成立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目前公司資產上億元。
詳細了解了靖難之役的發展經過,皆是唏噓不已。
“爸,你說我們的老祖宗咋這麼窩囊,是中國所有皇帝中的極品了,一手的好牌硬是打扯了,太奇葩了點吧?”
天氣異常悶熱,兩人一人一瓶可樂站在殿外的古槐下討論著。
“是呀,其實建文到了後期仍然有翻盤的機會,有很多地方,如山東,浙江,福建,廣東,還在他的控製之下,如果他態度堅決一點,行動快一點,或許還是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