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眼邂逅(1 / 2)

聞安縣,又名聞安窪,於西漢初年置縣,古為燕趙之地,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取“舉世聞名,治國安邦”之寓意得名。

聞安縣為河流堆積地貌,處於華北平原相對低下部位,地形平坦開闊,為多條河流下遊。全縣地勢自南向東北傾斜,縣境東部、北部形如釜底,洪瀝水無下泄之路,自然形成了封閉的窪地。所以聞安又被稱為“聞安窪”。

聞安有一種稀有的特產——地梨。地梨其地上的莖葉叫做三棱草,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有水時連年生長,無水時不生。無論水地還是旱地,深埋在土壤中的地梨也不會爛掉,過一段時間,表皮就會脫換一次,十年二十年也不會腐爛,所以聞安人又把地梨稱為“地下神粱”。

地梨黑皮白肉,富含豐富的澱粉和少量糖份,生食熟食均可,脆硬微甜。熟食時,先去皮切碎曬幹,再磨成粉與雜糧麵粉混合食用,是一種很好的代糧食品。

地梨又被老一輩的聞安人尊稱為“萬年糧”,鬧洪災,青黃不接的年月,這種不起眼的黑黑的塊根就成了活命的口糧,所以上了年紀的聞安人對地梨都飽含著十分的敬意。現在的孩子們卻把地梨當成了解悶的零食。

北和村位於縣城西關外,全村大概兩千多人口,聞安全縣人口四十萬出頭,北和村絕對算得上是人口大村。

整個聞安縣城四周被高高的土堤圍繞,古來聞安十年九澇的現實,造就了這獨特的地貌。凡村裏蓋房子,都必須要把地基墊高五米以上,日久天長,聞安縣各個村子周圍都多多少少地點綴著些大大小小的土坑。後來這些土坑自然演變成魚塘,自古以來聞安人從來不缺魚蝦吃。

時間一晃到了2004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老城慢慢向外擴張,地處縣城西邊的北和村也被包裹在縣城裏。背靠黃土麵朝天的北和村村民搖身一變,變成了城裏人。

肖月楊的家就在北和村,延伸的縣城西關主幹道直通到自家門前。斜對麵就是縣三中,也是縣職教中心。妹妹月礁去年大學畢業,就在對麵的學校教書。

肖月楊今年三十出頭的年紀,獨自經營著一家汽修店。他從十幾歲開始學習汽修,手藝好,人又實在,店裏的生意一直不錯。其實月楊不止能修理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還能修理各種農用車、農用機械甚至是家電。

五月份的天氣還不是很熱,可這正午的太陽光也毒辣得很,肖月楊眼睛掃過學校門口,已經有三三兩兩的學生陸續走出門口。

肖月楊身材魁梧,模樣也算周正,長年在戶外修車,一張臉曬成了黑紅色。眼睛被汗水醃得火辣辣得疼,他抬起胳膊擦一下眼角的汗珠,身旁的自行車一定要趕緊修好,拜托他修車的學生家住在東關,不能耽誤孩子中午回家吃飯。

月楊抬頭看一眼停在馬路對麵的黑色轎車,車頭上有四個圈圈,是輛好車,在聞安這樣的小縣城,這種高檔車並不多見。月楊站起身去拿工具,走起路來,身子微微有些起伏,他的右腿有殘,兒時被小夥伴推到深坑裏摔斷了腿,落下了殘疾。

車上的男子,約摸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墨鏡下的一雙眼睛百無聊賴地盯著職教中心的門口。他叫蔣冠宇,並不是聞安本地人,南方人,在這裏有些生意,所以一年裏也會來一兩次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