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為斂民心施仁政(1 / 2)

因築城需要大量勞役和木材、石料,故而小野忠民按照檢地帳向百姓征發普請勞役,這其中的困難程度,可不必高師盛在八名郡內跟豪族爭鬥容易多少。

因身在遠江國的原因,反而不能向高師盛那般威逼豪族抽調百姓,來聽從自己的判令,大肆整備地方,處處都需要跟村縂們協商。

因為春耕之故,再加上百姓們服普請勞役的時間,已經遠遠超出應該承受的上限,於是在村縂的帶領下,聚集在細江莊所的外麵,要求保司代官出麵製止勞役。

為了不至於激起民變,或是莊所出麵幹預,最後不得已下,小野忠明隻能提前向賀氣町內的座商提前征收地子錢,而後發給勞役百姓,並承諾今年不會在征發勞役,才勉強將築城之事繼續下去。

“為聚斂民心,同時也是為節省錢糧,未來及得判官準許,貧僧便鬥膽私下允許鄉人漁獵采集。”小野忠明從懷中捧出一卷賬冊,裏麵盡是築城花費的詳細名錄。

自平安朝起,上至朝廷下到地方豪族,無為了維護住個人私利,不是實行封山錮澤的‘舍禁令’,將之視為私產,且作為賑災的手段,來惠賜給窮家存生,來換取百姓的感恩戴德。

寒庶缺食,也少有敢上山下澤,隨意漁獵取食,高師盛受封在細川地方,因是譜代家臣之故,自家莊園範圍內便有大片河沼山嶺,且又臨濱名遠海,還有兩處不小的漁場,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卻是不能讓那些鄉人隨意盜取。

尤其是應仁年間以後,天災水患頻繁,冬季一年比一年酷寒,豪族和尋常百姓在山林開發和爭奪,所導致的矛盾便愈發尖銳起來。

鐮倉時期就有些落後的莊園墾荒製度,能夠在室町幕府得以死灰複燃,說到底還是因為惡劣的天災所致。不論是豪族徒附、或是村縂一揆都不自覺的偏向於土倉公有,將莊園下蔭戶的餘糧,悉數收繳進入土倉內,進行集中儲存,而後歸縂領進行調配。

這樣雖然剝奪的一定的個人私產,但卻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村落的延續,讓大多數人得以存活下去,若還有不足,便要恢複繩紋記事時的采摘、漁獵生活。

春秋兩季采摘野果充饑,夏冬炎酷則是捕獵魚獲,用鹽將之製成肉脯、魚幹,來延長食材的保存時間。

如東海道這樣的臨海之地,每當黑潮暖流來臨之際,大名都會組織船隊出海捕魚,再將之低價販賣給國內百姓,既可以斂聚錢財充實國庫,又能緩解饑荒。

高師盛為何在八名郡,大手一揮許可百姓上山射獵,說到底也是想通過這種‘仁政’手段來拉攏民心,使其能為自己所用。

“無非是些許錢財,禪師不值當如此憂慮,在此春耕時節,還征發普請築城本就是我等的過錯,百姓們索要補償,亦是理所當然之事。”

高師盛擺手示意小野忠明不必為此請罪,他如此豁達固然有寬仁愛民的緣故,更多的則是受到鄉黨風氣的影響,格外注重在鄉裏的名聲,願意同鄉人廣節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