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道大會(1 / 2)

道靈山、風火台演武場……

鶴發童顏的太上長老端坐席上,論起道來:

“道者,路也,故有‘道路’一說。路乃思、行之引,世上本無路,先人以身拓路,天下因之有道也……”

“道者,理也,故有‘道理’一說。理乃處世之道,世之光明也。明理可以正身,修身可以正道,修道即是明理修身……”

“道者,和也,古人雲‘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故有道乃‘陰陽和諧’一說。陰陽結合,以生萬物。萬類無陰陽不消,萬類無陰陽不長……”

席下人海茫茫,其中衣衫各異,正是前來道靈山參與論道大會的修真界年輕一代。

論道大會主要環節是“論”,並非是太上長老一人振聾發聵的演說,而是眾多修士對於“道”之一字的探討。

這邊太上長老言語方絕,那邊來自蓬萊仙島的修士明附子便提出異議。

“降妖”、“衛道”階段的修士年紀普遍不大,大多是十歲到二十歲的年輕修士,他們在這場大會中扮演聽眾的角色。

而明附子年近不惑,修為已入“除魔”階段,乃是此次蓬萊仙島的主要駁辯人物。

他翩然站起身來,恭敬執了道禮:“晚輩修道三十餘載,對‘道’之一字有自己的見解,願抒拙見。”

太上長老向他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明附子自信一笑,向眾位聽道的道友微躬,侃侃而談:“古人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借過、借過……”

台上明附子正慷慨激昂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台下一位粗壯漢子卻火急火燎地領著一位青年修士自席下向前擠去……

青年身前的修士正聽著道理若有所思,聞得身後紛擾,頓時有些不悅。

他皺眉轉過頭看去,目光正中那一身道袍、黑衿黑帶的青年修士,他心中一跳,連忙將目光自其衣衫處移至青年的臉上。

青年麵容英俊卻帶著苦笑,左右皆是狸眸,隻不過左眸色深、右眸色淺,這雙異色眸使得青年自道袍得來的端正氣質外多了一分狡黠妖異。

修士哪裏還敢怠慢,心中不僅散了不悅情緒,更是匆匆讓開身來。

黑衿黑帶可是“道靈五子”的容裝標配,道靈五子是道靈山掌門的親傳弟子,亦是道靈山此代翹楚,絕不是出自小門小派的他能得罪得起的。

“這青年會是誰呢?難道是那位河洛劍主?若真是那位,今日這驚鴻一麵還真是三生有幸呢!”

“慢著!異色狸眸!” 修士忽然想到了什麼,不禁麵露諷笑,“難不成剛才過去的那個是道靈山首席大弟子?嗬嗬,他來這裏做什麼?憑他也配?”

在粗壯漢子的引領下,青年穿過重重人潮,終於來到道靈山專屬的座位,這裏的視野很是開闊。

“齊叔!不就是見個老情人嗎,至於這般風風火火?又不是趕著投胎!”青年揉著肩膀,有些埋怨,他的肩膀被擁擠的人潮搡得又酸又痛。

那粗壯大漢同樣一身道袍,隻不過他穿上道袍卻是掛羊頭賣狗肉,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聽得青年的抱怨,漢子羞惱道:“什麼老情人!你莫要取笑我倆!我與琉璃仙子二十載未見,隻是……隻是想念罷了……她因誓不再出桃源,卻不料今日竟親赴道靈……我……我……”

這漢子長相粗獷,卻不料言辭忸怩,頗有幾分含羞帶怯的小女兒神采,倒顯出幾分反差萌來。

青年與這漢子乃是隔輩之交,交情極好,自知二人姻緣瓜葛。

聽著粗漢子的“閨怨”,青年撇了撇嘴無奈道:“好!好!好!你齊明遠齊副閣主果敢剛毅愛憎分明,她琉璃仙子敢愛敢恨一諾千金,就那什麼蓬萊島的明附子道貌岸然渾不是個東西,這下你可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