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2 / 2)

睦州的官場,孫宇不打算動,眼下的一切,都是為了平穩過度。

這睦州城中,以前的軍事上,肯定是陶桂說了算,政務上卻是刺史負責。後來南唐大軍攻來,睦州直接軍政一體,刺史的職能便被閑置了。

“國公爺,這般推廣,恐怕難度不小啊。”睦州刺史聶茂英,原本在家中賦閑,整日提心吊膽,各種情況都想過了,唯獨沒想過孫宇會親自來府中請他。

孫宇進入睦州城不久,便安排人去民間打聽,這刺史聶茂英的風評不錯,那就不妨重用,也算是給南越舊臣一個態度,不僅是手握兵權的武將,文臣他同樣重視。

聶茂英手中握著的,是一份執政文書,這裏麵的細則,在孫宇治下每一處,都已經落實到位了。但是在他看來,這其中的阻力,大到讓他窒息。

“聶大人,這其中的政策,每一條都不能打折扣,必須切實落地。我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是但有難處,就止步的話,豈非愧對治下百姓?”孫宇當然知道難,想要對那些大戶動刀,這裏麵的牽扯太大了。

“睦州初定,這......”聶茂英仍有疑慮,這些大戶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主,真的逼急了,背後的手段可不少。

他們這些當地方官的,大多都想做些造福百姓的好事,但這些都不可避免觸動本地大族的利益。

這些大族在地方上經營多年,盤根錯節,更有甚者,還私下組織鄉勇,普通老百姓畏之如虎,就連州縣裏的官員,也根本動不得他們。否者稅糧必然是收不上來,若是再起點亂子,那肯定是要卷鋪蓋走人的。

“正是因為初定,尚沒有那麼多勾連,眼下正是好時機。聶大人,我主登基之後,朝堂之上,雖有諸般空缺,可若是沒有實打實的政績,這也是不成的。”孫宇知道這事難辦,可隻要有足夠的吸引力,那就不成問題。

孫宇從來不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官員,你可以有自身的追求,但必須在規則以內。

一個官員,想要謀求更高的職位,那是本分,隻要你能夠拿出足夠的功績,他都願意成全。可若是想走邪門歪道,那就別怪他不客氣。

“國公爺,此事若想成,必須得先解決遂安湯氏。”聶茂英當然聽出了孫宇的意思,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若是能夠博得孫宇的青睞,進入中樞不過舉手之勞。

他在睦州為官多年,治下各縣,有哪些不給官府麵子的刺頭,他是一清二楚。往年,他不僅不敢得罪,遇上誰家老太爺過壽什麼的,還得派人去隨禮,就指著他們能夠配合一些。

這遂安湯氏如今真正的話事人名湯儀,是從越國戶部尚書位置上退下來的,在朝堂之上頗有幾分麵子,聶茂英根本不敢得罪。

這湯氏有良田萬畝,因為地處邊境,還做著走私的買賣,據說湯氏掌握了一條走私的路線,日進鬥金。

這些年,通過彼此聯姻的方式,湯氏與睦州其他幾個大族,牢牢綁在一起,是地方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若是有官員試圖動他們的利益,或是發動朝堂之上的力量將其調離,或者就使其政令不出門,而不得不屈服。

僅僅湯氏一族,豢養的護衛便不下千人,除了沒有鐵甲之外,其他裝備一樣不缺。

這樣一支地處邊境的武裝,往山裏一鑽,大軍都無可奈何。

“遂安湯氏?好大的威風。”孫宇嗤之以鼻,這越國地界,還能有比錢氏更大的家族不成?

“國公爺,這遂安湯氏,雖然看似招搖,實際上行事很小心,根本抓不到其把柄,很難定罪。”聶茂英不是沒想過將其鏟除,可他雖為刺史,不拿著切實的證據,根本無可奈何。

“陶將軍可牽連其中?”其他人無所謂,若是陶桂牽連其中,就得將其摘出來,不然傳出去,他一個卸磨殺驢的名聲,是決計跑不掉的。

“應該沒有太多牽扯,陶將軍以前隻是練軍,與地方上並無太多交集。”陶桂是林肇慶打過來,才成為睦州實際的掌控者,此前跟遂安湯氏沒什麼來往。

“既如此,便拿這湯氏,做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也好少造些殺孽。”孫宇的目的,是讓所有人在他的規製之下生活,而不是殺戮,戰場之上的殺伐,他就已經受夠了。

湯儀如今六十有九,至仕已有三年,這年月,五十便是長者,七十真的是古來稀。

湯儀年少時,湯氏就是本地大族,一路科舉做官往上爬,倒也算順遂。湯氏這些年,借著他的便利,順利登頂睦州第一大族。

湯儀這一脈,並非長房,如今的族長按輩分算,乃是湯儀的族侄。有著長輩的架子,又以尚書的頭銜至仕,若是順利的話,身故之後,朝廷怎麼也得給個太傅之類的頭銜,以彰體麵。

如今呐,這越國都沒了,這些待遇也就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