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寺(1 / 2)

暮色昏黃,殘陽如血,晚歸的老鴉撲騰著翅膀飛落到寺北荒塚中央那棵白楊樹上的烏巢裏,發出一陣“簌簌簌簌”的聲響。

此時,在金華城北郊,某條人跡罕至的崎嶇官道上,一輛驢車正踩著暮色悠然前行。

趕車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黑衣灰帽,一副仆從打扮。

後方,端坐在敞篷驢車右翼的少年公子比那趕車的仆役稍長了一二歲,身著藥染藍布襴衫,腰係青絛,腳踏飛雲靴,頭戴深灰色軟腳襆頭,相貌俊秀,氣質清雅,一眼望去,頗有些濁世佳公子的味道。

驢車在顛簸中行進,藍衫公子環視四周,望著對麵山頭上那片還未散盡的晚霞,他的心緒早已隨之飛向了九霄雲天外。

來到這個世界已有三載,從最開始的茫然失措再到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完成這麼大的心理轉變,李濟僅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

既來之,則安之。

反正自己在二十一世紀也一直活得極不如意,能魂穿北宋體驗一把千載之前宋代士人的生活方式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之後三年,他便在蘭溪書院裏安心研習起了儒門大經《易官義》、《詩經》、《書經》、《禮記》、《周禮》,兼經《論語》、《孟子》等,這些時下科舉進士科必考的經典。

好在他前世本就在古典文學、曆史和哲學方麵有些積累,對華夏傳統文化又有著非同一般的興趣,因此,學起來倒是並不覺得吃力。

三年下來,雖不敢妄稱博學鴻儒,但也算飽讀詩書的才子了。

這具身體的主人也叫李濟,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生於兩浙路婺州蘭溪夏李村,父親李如鬆與母親王氏都是世代躬耕於田畝的普通農人。

李如鬆和王氏育有兩子,長子李灃,幼子李濟,二人的年紀足足相差了五歲。

其實,王氏在生下李灃兩年之後還曾誕下過一個女兒,可惜,沒長到一歲,就夭折了。

李如鬆有個兄長名喚李如椿,年少時便外出闖蕩,十餘年來,靠著販賣藥材掙下偌大產業,在金華府城以及蘭溪、永康、東陽等地開設了一百來間生藥鋪。

隻是,在生意上順風順水的李如椿子嗣方麵卻一直不旺,成婚八年,三房妻妾,就隻有大夫人溫氏給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因自己家中無子,而族弟李如鬆家裏育有兩個兒郎,李如椿便在一次回鄉家宴上與李如鬆說起了過繼的願想。

李如鬆一聽,自是欣然應允。

當時,李家大郎李灃八歲,已通曉人事,他們便商議著將三歲的二郎李濟過繼到李如椿的膝下。

得侄兒李濟過繼為子,又見其聰明靈巧,李如椿如獲至寶,對李濟更是百般疼愛,要什麼給什麼。

然而,正是因為長期處在李家這種驕逸放縱的環境之下,本性聰明靈巧的李濟竟慢慢長成了一個性情乖張、行為孟浪的紈絝子弟。

九歲出入青樓,十歲就學會了調戲良家婦女……

若隻是如此,倒也罷了,畢竟年幼無知,尚可以用“小兒頑劣”來遮蓋一二。

而三年前,李濟幹下的那件混賬事終於惹得李如椿勃然大怒。

盛怒之下的李如椿當即請出家法,手腕粗細的棍棒劈裏啪啦招呼上去,當時險些將李濟打死(其實已經打死了)。

過了幾日,待李濟神誌複蘇,李如椿便著人將李濟從金華府城押回蘭溪,送到蘭溪書院嚴加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