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些自然之患,對於修仙之士來也算不得什麼。
但南方大山,雖然山脈眾多,崇山峻嶺,也有不少大江大河。可如此多的大山河流,卻是靈氣荒蕪,別洞福地了,便是連靈氣都幾乎找不到。
這種不毛之地,不但仙門看不上,連那些妖魔也不屑一顧。
不過也正是南方的荒蕪,讓所有修士都瞧不上眼,所以也給了東華南洲得以安享樂土,無有外患之憂。
但東華南洲安穩了,其他三處卻是戰火連綿。
原本東華部洲在玄元一眾部洲之中,也算的是實力強橫。
有昆侖派,洞陽山這些頂尖宗門鎮壓各處,大真人更是有八位之多,可謂傲視諸雄。
但萬年前,也不知是何原因,東華部洲周圍的幾方勢力,竟然主動放下了各自矛盾。
而且像是約好了一般,不約而同的開始對東華部洲,展開了瘋狂的圍攻。
東華部洲雖然強,但以一洲之力,抵禦三洲圍攻。還是有些艱難。
但憑借強橫的底蘊,萬年下來,終究是支撐住了。
但連年的戰火,也狠狠的打擊了東華部洲的勢力,消耗了此洲的底蘊。
所以進行了萬年戰爭,東華各派都有了一些後繼無力的感覺。
其中猶以東洲為甚。
隻因東荒內海太大了,麵積幾乎相當於十數個部洲,哪怕那裏荒蕪,但這麼廣饒的地域,誕生出的海妖也是極其恐怖的數量。
這些海妖現在都被那三大龍族調動過來,瘋狂的消耗著東洲的仙門神道。
麵對這等可怕的攻勢,東洲各家便是再底蘊身後,也是消耗不起。所以如今便不得不到處求援,隻因實在是支撐不住了。
而北洲與西洲情況雖然好一點,但他們分別都麵對一洲攻擊,也抽不出餘力來。
所以救援的希望,便就隻剩下了南洲。
偏偏這個時候南洲各家仙門神道,也厭倦了萬年無休止的支援,開始有了抗拒心理。
畢竟火沒燒到南洲的眉頭上,他們當然感受不到那種生死攸關的急迫。
可如果不想東洲落敗,進而導致整個東華部洲的局勢崩盤,就必須逼出南洲援助。
於是也就有了燕國之亂,有了眼下這一幕。
一切並非毫無因果的。
……
大夏之事暫告落幕,距離那場大真人之戰,過去一個時辰之後,陸離他們也收到了呂淵的傳信。
收到信的時候,陸離和李妙元諸位真人,正引著一眾仙修,開始發兵冀州。
時間回到幾前。
那時陸離與李妙元等人,想要先穩住燕國的局勢,所以便回了渡雲峽。
在這裏彙合了曹夢溪與趙源泰,然後幾位真人便想去一群那位鄒真人。
結果還會等他們行動,趙源泰便心頭悸動,稍一推算,便是得知那位鄒真人竟然已經亡故了。
聽到這等消息,諸位真人皆是心頭急迫。
鄒真人死去,意義並不隻是隕落,一位真人這麼簡單。
自從大夏北伐以來,雖然已經開展諸多大戰,死了許多仙修。
但真正隕落的真人,卻是沒有一個。
甚至就連妖魔那邊,黑山大妖雖然損失了形體,但元神得以逃脫。萬化鬼王更是有命魂之術,死了也不怕。便連窮奇那頭凶獸,在一眾真人的圍攻之下,也得以重傷逃脫。
也就是,那些妖魔雖然節節敗退,但實際上卻是沒有死過一個人。
‘現在鄒真人隕落,莫非是我殺了普渡慈航的緣故?’
陸離聽到那個消息之後,這是他心裏的第一反應。
這不怪他自作多情,實在是時間太巧了。
前腳他才殺了普渡慈航,後腳鄒真人便死了,前後時間不超過一。
這很難不令人懷疑,是不是妖魔那邊的反製?
不過不管真相是否如此。
此時鄒真人開始戰死,無疑已經預示著,這場大戰已經走向另一個進程。
那便是他們這些真人,也將淪為犧牲品了。
不過想想也是,燕國這麼大的一場動亂,如果不以一些真人佛陀的鮮血來祭奠,又怎麼可能能夠真正平息。
但理解是一回事,怎麼做卻是另一回事了。
鄒真人的死去,也給了眾多真人心頭一個警鍾,讓他們不敢再過大意。
眼下已經不用再去救鄒真人了,想到冀州那邊同樣毫無音信的幾位真人,所以陸離他們商議過後,便決定立刻動身前往救援。
死一位鄒真人還可以接受,但如果再死四位真人,那這場燕國之戰也就不用打了,直接認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