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廣州刺史(2 / 2)

且不說什麼出路,就憑學校裏包吃包住,還能領到獎學金這一條,他們就願意在那裏學到死,更別說出來之後還能捧上海上保安隊那個金飯碗了。

半個月之後,沿著後世的中國南海,鄭東他們的船隻抵達了林邑國的月亮灣,在這裏補給了淡水之後,鄭東還將這個地方特別在地圖上標注了出來。

這半個月來,他已經將那塊巨大的地圖畫上了很多符號,還專門用一個小本本來解釋這些符號,上麵有什麼洋流,信風,宜居性殖民地,一站式殖民地等等。

旁人都看不懂,隻有鄭東自己知道,這張地圖帶回神都之後,將會給朝堂上,百官的認知帶來多麼巨大的衝擊。

又過了半個月,船隻停靠在廣州灣的碼頭上,在這裏,鄭東要托人將他寫給朝廷的奏章以及一份地圖的副本寄送出去。

而他本人,則帶著船上的所有人留在廣州,按照計劃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靠岸廣州之後,時任廣州刺史王方慶在城外五裏迎接鄭東入城,並親自將鄭東麾下的一百名士兵安排在城外紮營。畢竟沒有皇帝詔命,軍隊是不能入城的。

王方慶出身琅琊王氏,族譜上清晰的記載其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王翦的第二十六世孫,後世又經曆魏晉南北朝的發展,琅琊王氏可謂是山東第一貴族,隻是在李唐開國之後,又經過武則天的打壓,如今已經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王方慶的家世依然顯貴。

如今身為廣州刺史的王方慶也才四十多歲,看起來也是保養得體,行為舉止也頗有風度。

當鄭東將自己要在廣州開辦航海學院的時候,王方慶立刻高舉雙手支持,“壽安伯能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廣州百姓之福。要知道,廣州雖然土地肥沃,降水充沛,但每年自春夏之交到秋末,時常有颶風來襲,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很好過。如果能有這樣的一所學院,培養出船長來,那百姓們就能靠海吃海,不用一輩子在土裏刨食吃了。”

王方慶的一番話,讓鄭東對他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原以為像王方慶這樣的世家子弟,到廣州這種地方也就是曆練曆練,沒想到他居然深知百姓疾苦,而且一心想著幫忙解決。

鄭東便放下心來,而王方慶也提出,要為鄭東開辦學院的捐贈一百貫作為資金。

一百貫雖然不多,但對於王方慶私人來說,已經是不少了。

最關鍵的是,鄭東並不想要這種私人捐獻,雖然他現在沒有錢,但他寧願借用將士們賣香料的錢,也不願意接受私人捐贈,免得以後需要在學校開後門,敗壞學院的風氣。

王方慶見鄭東拒絕,便也不再堅持,但他仍然表示,會為學校選一處好地方,並且願意傾盡全力幫助鄭東完成學院的建設。

“刺史大人不必如此多禮,這些事情我都已經在奏章裏向朝廷表明了,相信要不了多久,旨意就會下達,到時候,還免不了要叨擾刺史大人。”

“誒,壽安伯不要說這種話,都是為了百姓,為了朝廷,有什麼叨擾不叨擾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