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奇文共賞(2 / 2)

魯迅在結尾說道,如果駱賓王是站在大眾之前,隻是皺著眉毛搖著頭,連說幾句“壞極壞極”,卻不說明真實情況,恐怕效果會更好。

不過,這些東西鄭東可不打算和駱賓王說。

魯迅在書中如此評價,是因為在近代,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一些人就喜歡站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演說,連說帶演,當然比一紙文章貼在城牆上更引人注目。

但現在是在唐朝,連報紙都沒有的封建社會,發表演說明顯不現實,還是好好寫一篇檄文,多抄幾份,貼在城牆上罷。

鄭東再低頭時,發現駱賓王又寫了一段,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塚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

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這就是捧李敬業了,前麵一段罵武,後麵一段捧李,這就是檄文的目的。

然而寫到這裏,駱賓王卻停下了,半天也沒有再寫一個字,鄭東不解,輕聲問道,

“師父為何停筆?可是又想到了什麼?”

“為師是在想象如何吹噓義軍的盛況。”說完竟哈哈大笑起來,鄭東聽完,也不禁笑出了聲。

可不是得想象嘛,如今還是什麼都沒有呢。

於是鄭東也坐下來,和駱賓王一起想象。

忽然間,鄭東靈光一閃,想到了什麼,於是站起身來,在桌前踱步,高聲誦道,

“魏公屬當期運,伏茲億兆。

躬擐甲胄,跋涉山川,櫛風沐雨,豈辭勞倦,遂起西伯之師,將問南巢之罪。

百萬成旅,四七為名,呼吸則河、渭絕流,叱吒則嵩、華自拔。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擊陣,何陣不摧!”

誦罷,回身笑著望向駱賓王,駱賓王聽完也反應過來,對鄭東叫道,

“好小子,什麼時候讀了這一篇?”

鄭東笑著不說話。

駱賓王一臉的興奮,“這篇檄文乃是前隋末年,祖君彥為蒲山公,也就是後來的瓦崗寨首領,魏公李密所作。一句“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把隋煬帝罵的是禽獸不如,全篇下來三千餘字,沒想到你小子博聞強識,竟然給背下來了,幹的好!哈哈哈…”

“哈哈哈,奇文共欣賞嘛,徒兒覺得這篇駢文寫的很好,所以就抽空背了下來。”

鄭東見駱賓王哈哈大笑,也帶著笑回答道。

駱賓王誇完鄭東,便又重新提筆,接著往下寫。

鄭東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笑,見駱賓王奮筆疾書,就沒有說話。

鄭東也不知怎麼了,突然想起記錄在《舊唐書》李密傳中的這一篇檄文,整篇李密傳不過五千餘字,光這一篇檄文就占了大半的內容,看來這一代梟雄也比不過一篇好文章啊。

鄭東走到桌前,繼續幫駱賓王研墨,順便看看駱賓王筆走龍蛇。

其實下麵的內容鄭東全都知道,不過,親眼看到駱賓王寫出來,還是讓鄭東吃驚不已。

鄭東作為穿越者,看東西自然是高屋建瓴,而駱賓王隻是聽鄭東背誦一遍,便想到許多,而且還能把別人的東西巧妙的轉化成自己的,真不愧是一代神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