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謝家小姐(2 / 2)

雖然謝維楨把“以詩會友”四個字說的很重,但謝瑜此時哪管得了那些。

聽到父親說出“徒有其表”的時候,就已經把頭點的快要戳破胸口了,想來父親已經見過或者聽下人說過鄭東小相公的樣貌了,估計是生的一副好皮囊,否則父親不會說什麼“徒有其表”的!

謝瑜躬身謝過父親,又在父親胳膊上拱了拱,就轉身飛回了自己的閨房,心裏想著一定要讓鈴兒給自己找一身最漂亮的衣服,自己要在後天詩會的時候穿!

留下謝維楨一個人在書房中歎息,自己就這麼一個女兒,平日裏嬌縱慣了,一身琴棋書畫的本事悉數傳給了女兒,又請來大家教授女兒讀書寫字,吟詩作對,女兒也學的紮實,十一歲時便已是附近的有名的才女。

然而,向來聽話懂事的女兒,如今到了出閣的年紀,謝維楨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法左右女兒的想法了。

謝維楨出身陳郡謝氏,五胡亂華之後,謝氏作為僑姓世族之一,隨晉室南遷至江左,逐漸成為與琅琊王氏齊名的世家大族。

六朝以來,謝氏一門封侯拜相,位居三公者不下十人,諸如將軍,六官尚書,各州刺史等見於史傳者多達百人。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在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大敗前秦苻堅的謝安,謝石,謝玄三人,而謝維楨便是謝安的四弟,謝石的四哥——謝萬的後人。

當年謝萬與郗曇一同北伐前燕,沒有聽從王羲之的勸告,導致大敗而歸,狼狽逃還,丟失了使謝氏家族得以興旺發達的實力基礎——豫州,被廢為庶人,兩年後雖然又被起複為散騎常侍,而謝萬卻在上任途中去世,散騎常侍也被朝廷作為贈官。

謝維楨的六世祖謝伷出仕南朝陳,曆任左民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仆射。

然而就在南陳禎明三年,隋晉王楊廣率領賀若弼,韓擒虎等攻破了都城建康,南陳覆滅,謝伷也以年老體弱為由拒絕了隋文帝的邀請,隱居錢塘,不再為官。

謝伷的八世祖便是謝萬,但在族譜上,謝伷卻被歸在謝安一支之下。謝伷的高祖謝密本是謝萬的嫡長孫謝思的次子,但因為謝密的堂叔謝峻無子,謝密就被過繼給謝峻以承襲他建昌縣侯的爵位,而謝峻便是謝安次子謝琰的小兒子。

南陳滅亡後,謝伷不再出仕,儼然成了謝氏一門的末代宰相,自南陳之後,隋唐以來,謝氏一門再無高官顯爵。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唐受隋禪以後,太宗文皇帝為了加上皇室的統治根基,命人修撰《氏族誌》,以抬高自身所在的關隴氏族,一些早年跟隨秦王打天下的寒門庶族取得了士族身份,而像崔、盧、王、鄭等一批成名已久的山東士族,紛紛遭到打壓,而像謝氏這種隨晉室南遷的新江左士族,就更加沒了底氣。

其二便是自晉室南遷以來,為打壓門閥士族而漸漸形成的新的選官製度,大業年間,隋煬帝分科取士,到唐高祖武德五年一封詔書,將以自應考試為特點的科舉製度確立為朝廷的主要選官製度。

家族沒落,雖然有萬貫家財,不愁吃穿;良田千頃,足以傳家,但朝中沒有背景,再大的家業在皇家眼裏也不過是一頭待宰的肥豬,一言不合可能就萬劫不複。這也是謝維楨近兩年來為女兒苦苦尋求一個好夫家的原因。

謝維楨知道,雖然門閥不再能左右朝廷的政策,但士族之間的聯姻依然很有必要,這也是世家大族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隻是如今謝家門可羅雀,就連曾經和謝家四世聯姻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現在都已經是高不可攀了。

謝維楨長歎一聲,這偌大的家業,就要敗在自己手中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