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秦王(2 / 2)

畢竟,登基一年的新皇已經明確了削藩的國策。如今皇室中資曆最老的燕王,三個兒子還被扣留在南京充當人質。

各大藩王現在那個不是老老實實待在王府裏低調做人,就怕下一個削藩的行動針對自己。

當然,雖然皇帝是忌憚幾個叔叔,但是,你秦王朱尚炳現在跳出來蹦噠吸引眼球,那就不能怪我們陝西的文武大臣參你一本了。

特別是陝西文官之首的布政使高吟,他正在布政使司為朱尚炳的行為感到興奮。

“私自動用兵力大肆演練,浪費錢糧無數不說,還致使西安人心惶惶……”

特別是在削藩這個舉國關注的特殊時期,你朱尚炳居然還敢當出頭鳥!真是文人之幸,之大幸事。

朱允炆登基後,重用儒家。這位年輕皇帝和他的父親朱標一樣,深受儒家教育從而導致他性格溫順。

他把三位儒家師傅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引為心腹。這三位大儒對朱允炆關於君之為君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

其中的黃子澄,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他在1385年舉進士第一名。朱元璋時期他便擔任過很多官職,如今被朱允炆任命為翰林學士,並參與國家政事。

齊泰與黃子澄是同年進士,是一位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特別精於禮和兵法。

他在洪武帝彌留之際受顧命,以護衛皇太孫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參與國政。

方孝孺是為聲名卓著的學者,以文章和政治思想聞名,未中過舉,在他40歲後才開始進入仕宦生涯。

朱允炆即位以後被召為翰林侍講。

這三位儒家學者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黃子澄和齊泰變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教育他。他們負責研究一些新政策並付諸實施,目的在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

不可否認,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也沒有領導才能。他們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限於紙上談兵,不切實際,是典型的趙括。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多半就是出自三人之手。

畢竟在朱元璋分封諸王時,就有大臣建議過。

藩王勢力過重,數代之後恐尾大不掉,到那時再削奪諸藩,怕會釀成漢代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悲劇。提醒朱元璋節其都邑之製,減其衛兵,限其疆土。

但是,朱元璋不但聽不進勸告,反而將其下獄囚死。

後來,還有不少正直勇敢不怕死的大臣,再次勸誡朱元璋限製藩王的勢力。當時,大臣們以朱元璋次子朱樉,在西北囂張跋扈擁兵數十萬為由。朱元璋細細考量過後,依然不為所動。

不僅不限製藩王,朱元璋還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提起:“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後來的靖難之戰,燕王朱棣便是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