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過去了,隻有岐坪縣在劉主簿的“動員”下最積極,送來了六十名山裏的棚戶和獵戶。這些棚戶和獵戶身體壯實,性格凶狠,而且還有一定的射術底子,是當兵的好苗子,呂兵自然笑納了。
可閬州其餘各地,顆粒無收。
其實還有一種征兵辦法,便是將兵員名額直接派發各地,然後讓地方上按戶抽取丁壯入伍,但呂兵考慮到閬州正處於戰後重建階段,男丁稀缺,所以放棄了這個擾民之舉。
兵源的問題最後還是解決了。
歸義都自占據閬州後,一直在逐層落實之前對軍內將士允諾的賞賜,所有賞賜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田產和住宅。現在閬州便在各處清理無主田地,用來分賞給軍中將士,呂兵受到啟發,除了月餉之外,在招兵告示中加了一條,凡應征入伍的男丁,其入伍期間,他的家庭將被免除田稅。
這才調動了當地鄉丁參軍的積極性,大量青壯小夥子湧至軍中。
呂兵也才有選擇,在這些鄉丁中挑選身強力壯、性情忠厚者入伍,而其中善騎、善射、善遊等有一技之長者更是優先擇取。
又用去了七八天時間,終於湊足了一千二百名士卒。
隨後,呂兵仿照歸義都原有建製,將所有人分為六隊,但又與原有建製不同,新組建的歸義都六隊,每隊人數均等,為兩百人。
新組建的歸義都是由原歸義都的七百人,再加上五百新加入的士卒,要將各隊人數均等,便意味著要重新劃分各隊人數和歸屬,是對歸義都原有建製推翻,再在其基礎上進行重建,其難度和阻力可想而知。
呂兵第一個必須要爭取到宋華的支持。
宋華是歸義都內的元老了,在五神山群雄聚義前就是一方巨寇,後來帶著他的部眾加入了五神山,便有了後來的歸義都右隊。
再後來隨著中隊和左隊的實力膨脹,為了平衡各派勢力,楊遠爯便將隨後加入五神山的遊兵散勇們組成前隊,也歸了宋華統領。
因此在歸義都內,一直是中隊和左隊充當精銳,實力遠超其餘各隊,而宋華則是手下的人數最眾。
此次前往成都的原歸義都七百部眾中,宋華的前隊和右隊加起來足有四百人,占了大一半,若他不同意將隊伍打散並重組,呂兵的想法便無法得以推行。
呂兵想好了說辭,沒想到見到宋華後,他才開了個頭,宋華就無條件地答應了。
對此,宋華給出的理由是:“你比我強,也比我有本領,由你來領導大家夥,我服,我相信隊內也沒有一個不服的……”
其實宋華的後半句並不對,在歸義都內,不服呂兵的大有人在,呂兵心裏清楚。
他此時隻能暗呼幸運,幸好此次同他前去成都的是宋華……
當呂兵從宋華處離開,走在路上時,他突然醒悟,這並非是幸運,而是楊輕的刻意安排。
現在想來,楊輕特意安排唐宗漢留在果州,為的不隻是鞏固歸義都在當地的戰果,恐怕更多的便是考慮到他和宋華兩人中,宋華才是那個會聽從呂兵命令的人,由呂兵領導的新歸義都才能夠順利組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