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心遲的怪異(1 / 2)

江心遲是個不太正常的人。

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他智力低下,也不是因為他患有精神疾病。不,這些情況他都沒有。他很好,智商過人,認知能力強大,邏輯縝密——僅從他高考考了奇跡般的滿分就能看出來,至少在考試這個項目上麵,他就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天才。

能夠達到如此成就,自然和江心遲的異常之處分不開:他的好奇心很重,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他對各種尋常和離奇的真相持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就連一則標題略微浮誇的普通新聞,有時候他也會不惜放下手頭的工作,親身前去確認真假,而做出這一舉動絲毫沒有任何高尚的動機,隻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私欲而已。

——沒錯,就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

打從小時候記事的時候起,他的好奇心就如同吞噬所有光明的黑洞一樣,不管用什麼真相去填補,也不會感到滿足。

頂多,如同饑餓感一樣,用什麼東西填飽肚子之後,會暫時消停片刻而已。

江心遲說不出這是為什麼。

如果僅僅如此,那麼還可以說他隻是性格稍微“古怪”一點,不至於被劃出“正常人”的範疇。

但是,事實卻指向相反的情況:如果他的好奇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滿足,他就會感到強烈的空虛感,與之如影隨形的,還有痛苦的抑鬱情緒和幻覺。

這算是病嗎?

至少,很不正常。

江心遲隻知道,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後果會相當嚴重。

證據就是自己經曆過的一次無比痛苦的暗淡時期。

那段日子裏,每天都是陰雨連綿——事後證明這不過是長期存在的幻覺,根本不可能連續幾個月每天都下雨,但是,自己敏銳的思維卻沒能識別出這明顯的矛盾,正說明當時自己不但處於半瘋癲的危險狀態,而且對此毫無自覺——後來,朋友們都半開玩笑地調侃那時候的自己寫出的每個字,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頹廢詩人似的憂鬱和不詳之氣,仿佛來自一個墓地裏剛蘇醒不久的幽靈。

他覺得,如果再來第二次,不僅他自己極有可能瘋掉,他的生活也絕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還能勉強維持下去。並且,江心遲有種預感,第二次“饑渴”來臨的時候,會比第一次還要可怕。

很明顯,除了他自己,沒聽說哪個人的好奇心達到了如此怪異的地步,不僅偏離了正常人的軌道,而且足以用“病態”來形容。

——彷佛中了什麼惡毒的詛咒。

當然,這個詛咒並非全然都是壞處,他能取得當前的成就,也與其有關。

最開始的時候,他隻是單純地對課本上的知識感到極大的興趣,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就能讓他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這讓他不知不覺就達到了對教材了如指掌的程度,甚至連教書教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師也自愧不如,也因此,他成了諸夏有史以來第七位滿分狀元。

在此之後,他的大學生涯也含金量十足,不僅各類競賽的獎項拿到手軟,而且還在曆史學的頂級期刊上——他沒有按大多數人的猜想,去攻讀當前熱門的金融專業或者艱深的理論物理學——發表了一篇地位舉足輕重的論文。

自然,這也是他好奇心的副產品

一直以來,江心遲的表現還算正常,但隻有他自己清楚,這不過是一層精心編織的偽裝而已。

——一層包裹在好奇心之上的偽裝。

難道拿了許多獎項,發表一篇論文,自己的好奇心就能得到滿足了嗎?

答案不言而喻。

——他幾乎每時每刻都覺得有一陣料峭春寒似的空虛緊緊抓住了自己的心髒,雖然這場錯覺般的襲擊如同閃電,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江心遲仍然察覺到其中潛藏的危機。

——如果不想辦法治好自己的“病症”,那麼它遲早有一天會把自己擊倒。

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江心遲不是沒有想過去找心理醫生。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他還是在某個清冷的雨天出門,經過一條寬廣的八車道馬路,再穿過兩旁長滿青苔的小巷,到達君山市最大的君山第一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