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在不在…?”那幹瘦中年人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秋生站起身,伸著脖子衝著窗口,“我師父出去公幹咯,你有什麼事?”
“啊?那怎麼辦?那可糟糕了…”來人急的捶胸頓足。
“怎麼了?”張苟成發覺事情有異樣,連忙出門追問。
幹瘦男人一把拉住張苟成,“幼兒園的幾十個孩子,不知怎的,全都肚子疼…”
張苟成瞪起眼睛,“肚子痛送醫院啊?”
“送了…可是醫生也查不出原因…隻給打吊瓶…一點都不見好轉,我們想讓九叔給看看…救救孩子…”中年人急的直跺腳。
張苟成趕緊回頭招呼秋生,“給師父打個電話…”
“哦…”秋生答應一聲,抓起座機撥號,撥了好半天都沒有人應,秋生一攤手,“打不通啊…”
張苟成:“給師父留個言,我們先去看看…”
秋生莫名其妙,“我們去了能幹啥?”
張苟成問向那中年人,“有沒有報警?”
中年人:“警察做了個筆錄就走了…”
張苟成一跺腳,“那我們馬上出發…”
“蠱道”,顧名思義,就是以一種以“蠱”為核心的巫術。
何為蠱?
《說文解字》:“蠱,腹中蟲也。”
《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
簡單來說,“蠱,就是一種能招致災害的毒蟲。”
不過,蠱蟲的“蟲”並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昆蟲”,而是泛指一切具有蠱毒性質的、能給人帶來傷害的生物。主要有毒蟲蠱、動物蠱和植物蠱這三類。(某些特殊情況下,死物以及非生物也可以用來做蠱,比如蛇的屍粉、人身上的腫瘤、結石等等....)
毒蟲蠱一般包括:毒蛇、蜘蛛、蜈蚣、蜣螂、金蠶;

動物蠱包括:狗豕蠱、貓鬼蠱、鼠蠱、雕蠱;
植物蠱則有:樹蠱、黃穀蠱、稻田蠱、不拘草蠱。
蠱蟲的範圍可以說是涵蓋極廣,並不限定物種。
但蠱蟲的煉製,卻極有講究。
首先,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以皿煉蟲法”
將許多毒蟲放在容器中、令其互相爭鬥,最後活下來的就謂之“蠱”。
《通誌·六智略》有雲:“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
這種煉蠱方法主要適用於毒蟲蠱。
那其他種類的蠱呢?
其他類型的蠱,大多是毒蟲蠱的衍生產物。
比如《搜神記》中提到了一種“犬蠱”(狗豕蠱的一種)
犬蠱,就是先用毒蟲蠱來使黃犬中蠱。中了蠱毒的黃犬,就叫做犬蠱,隻要中蠱之犬衝人叫喚,則此人必身中蠱毒而死。
這種說法太過荒誕不經,大概是古人把那些得了狂犬病的瘋狗誤認為是中了蠱毒。